孩子不聽話摔倒了媽媽該怎么辦?
一個兩歲的孩子正在路上,媽媽和孩子都摔倒了,然而孩子又沒能摔倒,但是孩子媽媽還在對著孩子大喊:“摔倒了嗎?怎么回事!怎么回事?”然后就走過去抱起孩子跑過去摔倒了。
孩子媽媽責罵孩子,這時候孩子非要摔倒,而媽媽都快走過來了,這時候孩子偏要自己抱,媽媽說“摔倒了吧?你自己抱吧。”這時候孩子就開始哭鬧。媽媽沒有理會孩子的情緒,反而還動手打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用腳踢媽媽,并且還嬉皮笑臉的踢球。
孩子媽媽憤怒地摔倒在地上,大聲吼道:“你怎么這么笨,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這么笨呢?”
說完孩子媽媽把孩子抱了出去,媽媽自己走出去了,當時孩子還在哭。
沒多久,孩子的媽媽也走了,在孩子媽媽的攙扶下,孩子走了一會兒,又一次倒地再也不玩了。
孩子的媽媽,也許覺得孩子不好好吃飯,直接用衣架子把孩子打到一邊去,這時候孩子哭得更厲害了。
這時候很多家長會說:“好吧,這么聽話,不讓他玩也不哭。”
其實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聽話”就意味著他不尊重父母了。
孩子只有經歷過這些,才能真正明白父母是如何尊重自己的。
3
家長“話術”助孩子聽話
教育孩子,光靠說教是不夠的,必須讓孩子“聽話”。
此前有一則新聞,讓很多人唏噓不已。
一位父親為了管教孩子不吃飯,把孩子扔到垃圾桶里,經過幾天的苦口婆心,這位父親表示自己是愛孩子的,但是自己每天下班后,回到家里就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對孩子的行為約束不了,連父母自己都不愿意去約束。
如果家長一味的只管著孩子的學習,而不去理解孩子的內心,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想聽話,叛逆的同時也會對家長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父母要想孩子變得優秀,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
02、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壕里
當父母和孩子站在一條戰壕里,那么孩子會自然地與父母站在一條線上,努力學習、生活、學習。
一旦孩子出現問題,父母先要思考孩子出現的問題。
青春期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最佳時期,此時父母要做的,就是轉變與孩子的互動方式。
有時候,父母的引導能夠直擊孩子的內心。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但也同時很害怕離開父母。父母在外不要過多的管束,這會讓孩子產生對父母的排斥心理。
父母要學會示弱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取得一些成就后,過分地夸獎。
比如,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父母會說“太棒了,繼續保持”。
孩子在參加足球比賽時,父母會說“你太厲害了,進了總能取得好成績”。
這些父母可能會說,斯坦福大學的卡羅爾德韋尼克教授在研究表揚孩子時說,“稱贊孩子的天賦與才華,就是評價孩子的能力。”
是的,這個“稱贊”不是絕對的,也不是絕對的,是可以作為教育孩子的有力工具的夸贊。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尼克教授,做了一個著名的“夸孩子如何說”實驗:
她對紐約市的200名小學生進行了一次實驗,然后將一份“最有天賦者”的20名單分為兩組,讓他們去完成20項工作。
一組夸獎的孩子能夠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他們會進入第25個階段,第30名完成工作。
而另一組的孩子,僅僅只能夠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在每完成第一個階段的時候,孩子的心情會感到十分開心與愉悅。
心理學家把這個實驗,稱之為“正強化”
,也是人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叫正強化,指出一個人的行為,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要及時地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