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的焦慮會傳給孩子嗎?
在中國,尤其是在整個社會中,父母焦慮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首先,育兒焦慮是當前社會所普遍存在的問題。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據調查,在我國家庭教育中,家長們焦慮的比例最高,成為了主要原因。
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壓力大,家長們的教育焦慮很普遍。
孩子學習成績差,沒有才藝,家長們的焦慮是源于自身的焦慮。
其實我們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對于“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家”,這就足夠讓人焦慮。
但是家長也要認識到,雖然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非常的發達,但我們依舊會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所以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有時候真的不需要拼了命去學,就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更好。
現在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他們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說:“是不是我們真的不應該一味地拼命賺錢?”
其實不僅僅是教育,每個人生來都是向上的,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
但是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大,大家都在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人們都想要朝著這個目標而努力,這就是人性,這就是人的本能,人都想成為自己的樣子。
而現在社會需求的最大化,就是實現自己。
那么如果孩子有不想學習的想法,那么父母能做的就是:
第一步:耐心陪伴孩子,理解他
父母要先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耐心地引導孩子。
第二步:換位思考,允許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買單
每個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如果孩子的父母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很好地陪伴孩子成長,那么對于孩子的教育自然是要放寬心的,也要允許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再決定該如何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盲目地寄希望于學校和老師,幫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讓孩子自己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第三步:允許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有些父母看到這個階段的孩子,都覺得孩子過著小時候而已,都以為這是孩子不負責任,想要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階段的問題,就會理解孩子處于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
他們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去了解孩子的內心,而不是以一種權威的姿態去命令孩子必須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執行。
當父母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孩子就會慢慢地從內心真正地接受父母,并且有能力去回報父母。這也是孩子戒掉網癮的最好的途徑。
結局二:修復親子關系,完善自己
當我們能夠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想要修復親子關系,就要先從自己做起。
當我們能夠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在了我們身上,這時我們對孩子的話匣子就會變得非常有效,孩子也會愿意傾聽我們的意見。
就像和孩子在同一個房間里,父母說:“你在干什么?我在聽你的話”。孩子可能會去做你認為對的事,但是我們一定會先回答,然后用他的話去說,這樣孩子才會聽進父母的話。
好的溝通,離不開正確的傾聽。我們在傾聽孩子的過程中,不能急于去否定他的感受。
傾聽他的感受,就是說懂得傾聽他的感受。然后再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對孩子的思維能力、情感表達能力、意志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都有好處。
“保持冷靜,處理問題的態度”
那么,當孩子情緒起伏過大時,我們應該怎么幫助孩子呢?
答案是:讓他平靜下來,穩穩地站在我們面前。
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
他有情緒的時候,你不要試圖讓他安靜下來。
我們可以試著問他:“你有點害怕,是嗎?你是因為什么害怕/想念爸爸媽媽媽嗎?你有什么想爸爸媽媽的時候?”
第二步:
他會用一種更理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也可以對孩子進行引導:“你害怕什么?讓我們一起來談談你害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