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焦慮孩子的拼音和寫字
2月9日,幼兒園老師在班級群里通知:
“我們家長最近都比較忙,孩子有了拼音和筆畫的問題,需要家長幫忙,如果孩子比較差,我們就不需要幫忙了,現在我們不焦慮,我們也不著急。”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家長則焦慮孩子寫字太晚,打亂了自己的計劃,從而生出焦慮的情緒,不僅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幫助,對他的成長也沒有好處。
那么,家長焦慮孩子的拼音和筆畫,究竟應該怎么辦呢?
很多家長在自己的大腦里也會有一個疑問,孩子是否到了學齡階段,到了一年級時學習語文,語文的詞匯量不多,對于學生來說,會有困難。
如果家長在一年級時就覺得難度過低,那么孩子在以后學習的路上很容易一蹶不振,所以說要想讓孩子語文的成績穩定,首先要重視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會給孩子買很多書,但是孩子也只是看圖畫,無法從繪本中學會任何其他的知識,比如說朗讀,正確的握筆姿勢和書寫。
所以,家長不要覺得孩子的識字是多此一舉的事情,其實可以從孩子的閱讀習慣中去考慮,畢竟培養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家長長期的耐心和堅持,并且要持之以恒。
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家長要格外注意,一年級和二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期,千萬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接觸識字、認字,這會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專注力、閱讀興趣等產生不良影響。
為什么小學低年級是孩子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期
無論是閱讀,還是閱讀,提高成績都是重中之重,基礎不扎實,很多的家長總是去指責老師,總是批評孩子,這種批評會讓孩子變得敏感、膽小,更加不自信,自我否定,變得自卑、消極。
有句話說的很好,就是“行為升級效果最好”。孩子最初的閱讀,是在模仿父母的行為舉止,所以,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或者說能夠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什么樣的親子關系才是好的親子關系呢?其實是相互理解、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親子關系。
《游戲力》中提到了一個觀點:管教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
《游戲力》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科恩博士,他說出了一個與孩子“多說”和“多做”有關的重要的道理,這就是“多做”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時刻提醒自己:“多做”,也就是多鼓勵孩子,與孩子建立“多溝通”的親子關系。
很多人之所以不愛和孩子溝通,實際上是因為很多家長在溝通時,不懂得如何“雙管齊駿”,所以“作業多”就是“作業多”的典型例子。
多說不如多做,多做不如多做,家長會給孩子足夠的信任感和尊重,親子溝通會更有效。
孩子在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后,才會更加愿意和父母交流,而不是在有壓力的時候被迫學習,自然就不會有聊天的興趣。
聊天的內容可以多樣化
“有一次,女兒跟我說,她和班里的一個男生經常交往。那個男孩學習成績非常好,而且性格也很好,經常幫助她。我很擔心如果女兒早戀,那該怎么辦呢?”
一位父親的這段話,引發了網友的熱烈鼓掌,很多人紛紛感嘆“這種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最關鍵的幾年,也是教育的關鍵期。
這個階段,孩子學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孩子以后的發展,作為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1
少讓孩子接觸到手機
很多家長為了圖省事,圖省事,丟給孩子一個手機,孩子瞬間安靜了。
家長以為,這樣做,就能讓孩子暫時忘掉手機,讓孩子認真學習。
但這卻是一個誤區,因為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在童年奠基形成的。
孩子們對手機的依戀關系,幾乎是從家庭中逐步發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