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有主見嗎?父母是怎么引導的?
一直以來,我也是一個持觀望態度的家長,因為孩子就是孩子,有些事需要你去說服,當孩子犯錯誤時,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做錯了,可能不是棍棒教育,而是情感的溝通引導。所以,當我們作為父母的遇到孩子的叛逆時,要做的是觀察,冷靜,細心地與孩子溝通,聽聽他的想法。別做老好人,做孩子的朋友,這樣就會發現你的孩子真的會改變。
二、讓孩子感受到理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接受孩子。
四歲的男孩跟媽媽吵架,媽媽竟然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并且大聲呵斥兒子:你以后不許哭!不要再煩我了!
雖然在媽媽的嘴里,男孩這句話卻是罪過,事實上,媽媽的這句話卻成為了男孩的“武器”。男孩在經歷了更加艱難的考驗之后,在這里體會到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他不再像以前一樣,不問青紅皂白,就一頓吼叫。而是在孩子哭喊累了之后,理解他,并且安慰他。
最后男孩才得以平靜下來,乖乖地跟媽媽回家。
實際上,家長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不去指責孩子。但是事后也要適當地給孩子解釋清楚,避免孩子因壓力大而引發過激的行為。
我們應該這么做:
理解孩子
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我們要積極響應,而不是憤怒地責備孩子。孩子鬧情緒很正常,我們可以說:“孩子,你剛才的行為讓我很生氣,我想要去抱抱你,我真的很擔心你,對嗎?”
孩子點點頭,我們就開始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為什么你做這件事情會讓我很生氣,我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你不那么生氣?
孩子會向父母解釋,從而做出調整自己的行為,父母也會知道孩子這樣做的原因,讓孩子自己明白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
父母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責,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接納孩子的情緒時,就能很好地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建立起信任感,而不是用說教的方式去壓制孩子,讓孩子的情緒得以舒緩,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納,自然而然就會跟父母打開心扉。
孩子雖然會有情緒,但是,他們有語言表達能力,他們能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父母要做的,就是用正確的方式,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并且理解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和接納。
那么,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呢?
一、時刻擁抱孩子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他們在父母這里得不到認同。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家里,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愛和接納。
但是,父母必須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后盾,父母永遠是他們堅固的后盾。
如果在學校里,同學們之間發生了一些摩擦,父母要及時地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們的相處情況,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困難,避免孩子自己受挫。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鼓勵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有更多的自信心和力量。
二、怎么樣讓孩子愛上學習?
1、多關注孩子的成長
愛學習是孩子天生的天性,父母應該多多關注孩子的成長。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很多種多樣,除了先天遺傳外,更主要的還是后天的教育方法。
作為父母,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如果發現孩子身上出現了厭學、逃學的跡象,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不要等到孩子已經有了厭學的苗頭,才去尋找到底是什么原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孩子學習中的樂趣,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有些父母平時工作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于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孩子的學習上面,
在孩子的學習上傾注的精力自然會少很多。
但殊不知,這種把勁用在了與孩子溝通上面,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做法,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越發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