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不聽話的解決辦法就是老師提前布置好作業,然后就是孩子自己去完成,然后家長陪著,結果孩子也是自己去完成。
是不是感覺當家長真的很辛苦,還是孩子自己要去完成自己的作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共同的問題。
我們認為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就應該乖乖聽家長的話,好好學習,按時完成作業。到了三年級之后,卻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學現象,在當時這個社會上出現一個“三年級現象”,就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因為很多事情還沒有搞清楚,所以這個時候的學生就會出現不服管和頂撞老師的情況。
現在想想,如果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去過多的去責怪孩子的叛逆,因為我們沒有去了解過叛逆期的孩子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階段。
孩子在兩歲時,也就是三歲左右的時候,正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的孩子不管是行動上還是語言上,都是比較隨心所欲,喜歡為自己做決定。
所以,我們不要總是覺得孩子不聽話,不懂得大人就應該立刻糾正他。而是應該做出一些相應的反應,
讓他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
比如說,我們可以說“聽話”,但是我們的語氣應該是溫和的,而不是強硬的。
但是我們要告訴孩子,他這樣做不對,如果他那樣做了,我們要及時給他正確的反應。
比如說,我們可以說“寶寶,媽媽發現你在玩沙子的時候,你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媽媽覺得這個沙子很好玩,但是你想玩的話呢?”
“是的,媽媽希望你能自己決定怎么玩,而不是被別人決定?!?/p>
“這個游戲的規則是你自己決定的,你自己決定的。”
“寶貝,你覺得你可以這樣玩,還是玩別的呢?”
“媽媽覺得可以玩別的?!?/p>
如果你給孩子的選擇是正面管教,而不是負面情緒,那么很顯然,孩子的選擇會更多一些。
因為孩子從一開始就明白了,不管是什么樣的方法,爸爸媽媽都不會因為自己是大人,而感到內疚,反而會更愿意接受爸爸媽媽的意見。
錯誤的管教方式,不但沒有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糟糕。
爸爸媽媽不妨試著在大的方向上做些改變,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1. 讓孩子承擔后果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有些家長會很生氣,會對孩子說:“你再犯錯誤就要挨打了?!?/p>
然而,家長越這樣,孩子的錯誤反而越少,因為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媽是愛他的,只是嚴厲的懲罰他們而已,讓他們更加不知所措。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現在還小,你還太小,所以你不能自己去承擔犯錯誤的后果。如果你犯錯了,爸爸媽媽會很難過,但是爸爸媽媽會一直愛你,一直在你身邊支持你,看著你長大,爸爸媽媽永遠在你身后支持你,爸爸媽媽永遠不會放棄你?!?/p>
不要說:“你這樣做就是不對,你要懂事!”
孩子小時候犯錯誤并不能說他們不懂不懂事,而是他們心里明白了自己做錯事要承擔后果,但是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依然會繼續犯同樣的錯誤,這也不是好的教育方式,那么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呢?
作者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教育引導就要比孩子自己做主的教育更加有效??梢詫⒑⒆拥腻e誤,改正過來,避免以后出現更大的問題。
但是,這樣做也并不是真正地讓孩子認識到錯誤,而是讓他們明白這件事情自己做不了,父母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自己犯錯后,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主動承擔后果,并且讓孩子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做。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孩子在做出正確的行為時,父母不應該因為孩子的錯誤而有所懲罰,也不應該因為孩子的錯誤而遷怒于孩子。這種錯誤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