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青少年心理咨詢在線專家團隊匯聚
日前,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在北京回龍觀醫院舉辦的青少年心理咨詢線上直播,線下為學生、家長、教師提供線上心理健康服務,以“心理節”為主題,分享心理學知識,幫助青少年正確理解抑郁,調節情緒,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
7月21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織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期間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制定合理、統一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要求社會各界都要提升心理健康素養。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來自全國、家、校、社會共同努力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這是我們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學校要為青少年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放矢、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
那么,我們該如何讓青少年遠離抑郁呢?
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心,首先要建立親密關系
中國青少年心理衛生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主要問題由情緒性抑郁和焦慮性問題
引起。
如果說有了以下幾種原因,孩子就會慢慢地遠離抑郁:
1. 家長過度關注,控制型:
孩子的情緒就像一根弦,當父母過度用力過猛,弦被弦撥得太緊,崩得太遠,就會把孩子壓垮。
2. 過度保護:
過于保護,不給孩子獨立空間,甚至不給孩子鍛煉機會,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很差。
3. 父母過于干涉,強勢、控制型:
孩子一直在被動接受父母的安排,沒有自己的選擇權,容易養成依賴型人格。
4. 缺乏激勵因素:
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猶如提線木偶,一旦沒有別人要求,就會感到焦躁不安,甚至自卑。
5. 孩子屬于悲觀聯想:
指雖然父母說的話都是對的,但如果父母自己沒有很好的情緒調節情緒,可能會造成孩子悲觀消極悲觀,或者是很容易的焦慮和緊張。
所以,家長要在育兒的過程中慎用打擊教育,多鼓勵,減少對孩子的批評,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
怎么做到正確教育孩子?
不要批評指責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1. 控制情緒
首先,家長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大多時候,是聽不進去的,也許下次你再對他說:
你快一點啊,你不要哭了!”
孩子的情緒反而會更加委屈,也許還會更加大聲,并且開始發脾氣,這時候如果家長一定要允許孩子哭,把情緒釋放出來,不壓抑孩子的情緒,也許孩子會變得更加情緒化。
2. 傾聽孩子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往往是不聽孩子說話的,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制止孩子,去教育孩子,可是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家長的言行不一致使孩子不知道該怎么做,因為家長的言行不一致使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去做,甚至不知道怎么去正確的表達。
在一個家庭中,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做不到不撒謊,孩子怎么會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怎樣去判斷,家長又怎么能夠控制孩子不去做呢?
3. 聽孩子說話
父母的言傳身教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所以父母應該多一些傾聽和理解,少一些指責和說教,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困難,讓孩子學會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家長也應該學會傾聽,多聽孩子說什么,即使孩子說的不對也要先聽,然后才給出反應,然后再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聽聽孩子的想法,然后再進行判斷。
當孩子學會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時,他們會更加珍惜并且主動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并且不會輕易的傷害到對方,這也是對彼此的一種尊重。
4. 尊重孩子
只有父母對孩子有了一種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的尊重孩子,要懂得尊重孩子,并且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一定要做到有什么高雅的要求,而是對孩子的尊重,不要因為自己的意愿和自己的想法,強行要求孩子這樣做,不要覺得孩子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反而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誤解,影響孩子的發展。
我們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給他們一些自由空間,千萬不要讓孩子做出與父母不同的選擇,比如說:染發、燙發、穿奇裝異服、跟別的孩子發生爭執照等等,讓孩子可以自己選擇,這樣他們才會變得更加尊重,才會更加自信。
如果孩子實在是想要一個更好的未來,也不要一味地壓制孩子,父母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體驗,去思考,去認識,去嘗試。當他們在成長中逐漸成熟,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