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孩子身心準備,緩解孩子入園焦慮(采取什么方法緩解孩子入園焦慮)
三歲之后,大部分孩子都會選擇上幼兒園。從上了幼兒園,孩子們就算正式踏入社會、進入集體的環境中,這對于孩子或是家庭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在二孩家庭里,到底是老大上幼兒園難,還是老二上幼兒園難呢?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不少父母都曾以為,老二年紀小,特別依戀父母,所以肯定是老二上幼兒園難咯!其實不然,當老二也上了幼兒園,細心的父母就會發現,相比老大當初上幼兒園那會兒,老二上幼兒園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這是為什么呢?有什么心理學依據呢?
01
首先,老大出生的時候是三口之家里唯一的孩子,又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所以往往會得到父母加倍的疼愛和照顧,而且,老大能夠長時間與父母親密接觸,所以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尤其是對于媽媽,老大很容易出現黏著媽媽的情況,因為媽媽擔負著照顧嬰幼兒的重任,在孩子年幼的這段時間里,媽媽和孩子接觸更多。
其次,從媽媽的角度來說,要把自己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的孩子一下子交到幼兒園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甚至有很多心理專家說,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其實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每到九月份的開學季,孩子最初入園的時間里,幼兒園門外總是徘徊著很多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沖入幼兒園里看孩子的媽媽。有些媽媽甚至因為過度牽掛孩子而出現幻聽幻視的情況,她們明知不可能,卻還是聽到了孩子在幼兒園里撕心裂肺的哭聲。
最艱難的是在學校門口與孩子分離的時候,老師再三告訴媽媽不要因為孩子哭了就心軟,一旦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中,就要馬上離開,但是媽媽就是不聽,躲藏在門外的某個地方,時常伸頭探腦看看孩子。一旦被孩子發現,自然又惹得孩子哭泣。這么想來,當幼兒園老師也真的很不容易,不但要照顧孩子,還要安撫焦慮的媽媽們。
02
其實,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他們之所以在初入幼兒園的時候不停地哭鬧,是因為他們沒有類似的經驗,不確定媽媽在離開之后是否還會回來接走他們。很多孩子甚至誤以為自己會就此被拋棄,因而哭得傷心欲絕、撕心裂肺。
相比與媽媽的親密無間的老大,老二出生的時候,媽媽已經有了一個孩子,所以無法像對待第一個孩子那樣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放在老二身上。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老二不知不覺間就接受了媽媽同時愛兩個孩子的事實,心理上對于媽媽的依戀自然也就不會那么強烈了。
03
要想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焦慮,媽媽就要幫助孩子增強自身的安全感。很多孩子由媽媽親自帶大,特別是全職媽媽,因為他們每時每刻都會親密相處,因而會伴有更加嚴重的分離焦慮。對此,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與孩子分開短暫的時間,并且向孩子承諾媽媽很快就會回來的。
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孩子最初看到媽媽離開也許會哭,但是隨著媽媽按時回到他身邊的次數越來越多,他就會相信媽媽一定會回來的。這種情況下,媽媽還可以循序漸進地延長離開的時間,讓孩子漸漸適應在一天的時間里都看不到媽媽的身影。漸漸地,孩子對于分離就能夠比較從容地接受,不會再黏著媽媽不愿意放手。
寫在最后:
孩子的成長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從嬌嫩弱小的新生兒到身強力壯的青少年,孩子們不但需要攝入充足的營養,也需要在精神和情感上不斷強大起來。還有一個情況是媽媽們必須要特別注意的,那就是當老大達到入園年齡的時候,家里已經有了老二,如此,老大會更加排斥和抗拒去幼兒園。
一則他們擔心媽媽有了新的孩子,會拋棄他們,二則他們也心理不平衡,想不明白為何弟弟/妹妹不需要去幼兒園,但是他們卻是必須要去的。當然,這依然可以歸結為以上的原因,那就是孩子沒有感受到父母確定的、充足的愛,只感到了內心的惶恐,并極度缺乏安全感。媽媽一定要給孩子這樣的信心,幫助孩子快快樂樂地融入集體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