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焦慮抑郁的孩子溝通交流?有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感覺孩子很有狀態,怎么管都管不好,頭疼、胃痛、血壓高、心悸、全身酸痛,一味關心孩子學習,但孩子就是改不了這些毛病,把父母氣得不行。
一、為什么父母會情緒失控?
1、缺乏安全感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些父母不知道和孩子的溝通是需要一個較為安全的環境,孩子在外面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面對了不得不做的事情,總是習慣性的把孩子遺忘在車里。
如果父母長期這樣做,就會讓孩子內心焦慮不安,從而更加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2、內心敏感
這個是很多父母都不愿意承認的,因為大多數父母都是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然后孩子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來發泄自己內心的委屈。
3、尋求權力之爭
孩子通過威脅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對于父母的行為和思想而言,也是比較叛逆的。
孩子甚至認為,自己的存在就是為了父母或者是父母而存在的,因此當孩子想要和父母溝通,或者是自己想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就是希望父母可以給自己一些獎勵。
這種需求會讓孩子非常的渴望父母能夠答應自己的要求,所以當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產生分歧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故意跟父母對著干的情況,也正是因為父母的壓迫感和壓迫感,孩子的行為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偏差,也是孩子變壞的主要原因。
二、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變壞
1、習慣性的模仿
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對于自己的認知和性格,都是處于一個非常懵懂的階段,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就會開始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模仿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那么孩子也會模仿,也會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2、不想當第一名
孩子從小的時候,對于學習都非常的不情愿,而且父母總是會將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歸結于孩子的學習不好,導致孩子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3、不喜歡接受新事物
其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對于任何事物都是非常的敏感的,所以當家長沒有給他們灌輸任何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非常的好奇,而且也會將這個問題拋在腦后。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后也會變得非常的不喜歡接受新事物,所以,在面對孩子不喜歡學習這件事情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讓他們感受到這種行為的嚴重性,而不是把這個事情擴大化,讓孩子變得不愛學習。
三、家長如何正確的對待孩子的”厭學”情緒
1、正確的去面對孩子的”厭學”情緒
孩子”厭學”的情緒,其實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家長往往都會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去面對孩子的這種”厭學”,所以家長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去解決這種”厭學”的情緒。
如果家長們能夠正確的去處理孩子的”厭學”情緒,那么在解決孩子”厭學”的這一過程當中,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因為只有正確的去面對孩子”厭學”情緒,那么孩子”厭學”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態度和情緒,”厭學”是不利于孩子好學的,那么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去正確的面對孩子”厭學”情緒呢?
1、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家長們要知道,教育孩子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所以家長們要想辦法讓孩子們從”厭學”變成””愛學習”。
作為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總是在旁邊玩手機,或者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不斷的玩手機,那么孩子自然而然的也會受到影響,不想寫作業也就不愛學習了。
所以家長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明白,想要學習,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為了讓孩子”厭學”的情緒做家長的不要操之過急,而是要更加的用心的去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