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緒障礙是抑郁癥(兒童抑郁情緒)
暑期是孩子們的快樂時光,但是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內心感受不到快樂,甚至會因此自殘、自殺,他們就是抑郁孩童。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據兒童精神衛生權威專家、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病房主任曹慶久介紹,有文獻顯示,對于我國5個省市(北京、遼寧、江蘇、四川、湖南)的調查研究發現,6—16歲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的患病率是2.3%,女童的患病率高于男童,經濟發達地區患病率高于經濟發展的地區。“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是最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我的門診里,最小的抑郁患者只有5歲,主要原因是上課不能安靜地坐著,總被老師批評,并且沒有同學和他玩。這種學校的壓力以及伙伴關系的缺失最終導致孩子的情緒產生了問題。”
曹慶久表示,少年兒童抑郁障礙的發病原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從遺傳因素上說,如果父母有抑郁癥,孩子就有15%—45%的幾率罹患抑郁障礙。而拋開遺傳因素,孩子在不良環境里產生抑郁障礙的可能性更大。
孩子的抑郁不會說,但是身體會“告狀”
少兒抑郁障礙和成人抑郁障礙的表現有很多不同,一方面是孩子們不擅表達,另一方面是他們的癥狀也有自己的特點。與成年人的情緒低落、做事沒有興趣、精力下降等表現不一樣,少兒抑郁往往會反映在身體不適上。他們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身體不舒服,比如惡心、腹痛、胸悶、心慌等。但有時家長帶著孩子到綜合醫院又查不出具體的原因,很多家長就認為孩子是因為不想上學而故意裝病,其實這是抑郁情緒讓孩子的身體在“告狀”。
曹慶久提醒,少兒抑郁的危害比成人的危害更嚴重,除了給孩子本身帶來痛苦,還會對孩子的社會交往、社會心理的發展產生一系列影響,其中最極端的后果是自殺。“中國每年約有10萬的青少年死于自殺。而六成自殺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癥。”
年齡越小的孩子,抑郁癥狀的表現越不典型,如果家長發現問題難以確診,應該盡早到兒童心理專科醫院排除。
抑郁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
“我的孩子抑郁了,怎么治更好?”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其實兒童抑郁很多時候是‘全家生病孩子吃藥’,所以我們在治療中應該反過來,做到‘孩子生病全家吃藥’。”曹慶久說,少兒抑郁要進行綜合、長期的干預措施。
在非藥物治療中,最主要的手段是心理治療。對于輕度、中度的抑郁癥患者,甚至一些部分的重度抑郁癥患者建議首先使用心理治療,并且是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療。
“對于大部分患兒來說,抑郁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病了’。”曹慶久說,父母離異、家暴、施虐以及家庭溝通模式不健康等等問題,都是少兒抑郁障礙的主要來源。
而家庭心理治療就是要改善一些不健康的家庭模式,從源頭上,切斷孩子抑郁的病根,從根源鼓勵孩子戰勝抑郁。
家長在觀察孩子身心變化時,也要注意加強與孩子溝通交流,改善親子關系,多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解決現實的困難。這樣,孩子才可能與家長保持良好的關系,向家長訴說自己的不良情緒,才可能對孩子的抑郁早期發現、早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