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抗焦慮藥不能生孩子,什么事都可以做,在醫院都吃主治,吃藥也會安心,但是當孩子一旦得了抑郁癥,父母還是不能安心。
前幾天在學校碰見了孩子的同學,孩子媽媽、孩子爸爸三個人討論這件事,和孩子聯系的時候,媽媽說:“老師,有同學叫你去喝茶。”孩子的爸爸又說:“那我去,你不在家,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說完就掛電話。
父母在你家忙,為了安撫孩子,就出現這樣的場景。你想和孩子說說什么,可是孩子一直很抗拒,不想聽,親子之間形成了很深的隔閡。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3. 性格孤僻
父母長期對孩子疏于陪伴,有的父母不善于和孩子溝通交流,或沒有及時地給孩子正確的引導。當孩子的某個不良行為或者是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良行為時,會很容易被父母察覺并進行教育。如果父母沒有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這種不良行為就會演變成“熊孩子”。
孩子如果產生了不良行為,要及時糾正,但是,父母如果沒有及時糾正,會讓孩子走向“熊”的方向。
二、如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1. 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了解孩子的行為特點是每個孩子的基本特征,根據孩子不同的行為表現,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并對癥下藥。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馬拉松”,只要對癥下藥,就一定會很快地變好。
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否定孩子,讓孩子感到很受傷害。父母需要掌握幾個技巧,避免孩子產生過度的自我否定。
1. 允許孩子失敗,給孩子重新開始的機會
孩子在一開始學習走路時,總是會摔跤,會跌跌撞撞,但這些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父母應該允許孩子失敗,并給孩子重新認識和重新開始的機會。
當孩子能從失敗的體驗中獲得經驗,或從失敗的經驗中品味到新的樂趣,他們就會養成努力的習慣,就會通過正確的方式,在失敗的時候給予正面的反饋,從而產生自信,產生迎難而上的力量。
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正確歸因,父母可以將孩子的成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固定型的成長型思維。
雖然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能夠總結成功經驗,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處理自己的失敗。他們總是把失敗歸結到運氣和能力上,在做事時總是持有樂觀主義的態度,比如這次考試沒考好,他們沒有任何不安穩,事實上考試已經結束,再努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第二種是成長型思維。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成功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來提升,所以他們面對挫折時,不會輕易認輸,反而會更加努力,這其實是成長型思維的一種表現。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并且把它當作一個成長型的孩子,給予孩子鼓勵和贊揚,
讓孩子從而更加自信。
第三種是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認為努力是成功的基礎,不斷的努力會帶來成長型思維。
比如說孩子只要按時完成作業,在課余時間內就會主動去做一些有難度的練習題,堅持練習,而不是在困難面前放棄。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認為: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遇到困難就要學會堅持,在一定的時間里不容易放棄,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堅持,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但是孩子成長型思維并不是天生的,在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基礎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更加的動態變化,所以他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也需要在不斷變化中,不斷地被外界的刺激影響,這樣才會讓他們面對失敗時更加容易出現錯誤。
03
如果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是這樣的,父母要怎么做,才能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
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它代表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認識能力、個性、思維方式和應對策略。
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父母,會特別重視孩子的智力因素以及對孩子的習慣培養,因為這種重視會讓孩子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存在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