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教師
我的孩子還沒上小學,他是不是真的就跟不上學校進度?
我的孩子是不是這段時間出現了情緒不佳、不想上學的情況?
我是不是沒有及時給孩子疏導心理壓力?
這些問題是不是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焦慮的原因了?
怎么樣去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
有了這個第一步,下一步就比較容易了。
在這基礎之上,父母才可能做到理解、接納、支持、鼓勵。
如果父母做到理解、支持和鼓勵,孩子的厭學問題就會得到緩解。
▼那么,父母該如何做呢?
第一步、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和目標,幫助孩子分解學習目標
父母要先了解孩子處于一個什么樣的階段,然后再對孩子做什么樣的支持和引導。
父母要把目標分解為每一次的短期目標,先定出當下階段的小目標,再慢慢向前推進,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
第二步、不把目標定得過高,把大目標化成小目標
有的父母在孩子制定目標的時候,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想中的目標,定得過高,甚至超過了孩子的能力。
這對孩子的內心是一種巨大的壓力,讓孩子覺得父母總是把“我必須要實現”掛在嘴上,這讓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
第三步、不把目標逼到孩子身上
有的孩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往往會把學習成績和父母的獎勵放在對立面。
所以,父母不要總是將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父母的獎勵聯系在一起,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讓孩子的學習更加的積極,學習的動力更加充足。
例如,給孩子買一件孩子很喜歡的衣服,只要買回家不久,孩子就會開始學習,并且可以很好地完成作業,父母只要給與肯定之后,孩子就會努力學習,不用家長過多的督促。
如果父母在發現孩子不愿意學習時,不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而是直接用成人的視角去評判孩子,孩子自然會產生抵觸情緒。
如果父母能夠認識到孩子不愿意學習的原因,然后用朋友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而不是用父母的權威去打罵孩子,那么孩子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不愿意學習。
其實,父母的這種做法不僅僅是在影響孩子,同時也影響著孩子,當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時候,父母與其強迫孩子,不如用朋友的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主動愛上學習。
2、培養孩子的興趣
父母可以試著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并且能夠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一定的選擇,讓孩子在其中找到可以自己的成就感,從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給孩子減少壓力
每個孩子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學習壓力不僅是學生自己難以承受的,而且是要通過一些特長生去獲得的,所以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讓孩子的興趣與特長充分發揮。
孩子對于學習沒興趣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壓力過大,孩子怕考不好讓父母失望,而不敢或不愿面對自己的失敗,陷入一種深深的自我否定的心理狀態,結果是考試失敗后,出現重拾考試失敗的心理,形成考試焦慮。
父母應該這樣幫助孩子:
1、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
每當孩子面對考試失敗時,父母要給孩子“自我暗示”,比如告訴孩子“考不好不重要”,“考不好就沒有好人生”,告訴孩子“努力之后,考好也沒關系”。
讓孩子產生自我暗示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沒關系,下次會考好”,這樣更有利于孩子建立考試信心。
2、自我暗示
父母要告訴孩子,考試雖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全部,不要給孩子定下高考的目標,更不要給孩子增加考試的心理壓力,避免給孩子施加壓力。
以平常心看待分數,孩子就會放松下來,發揮自己正常水平。
3、暗示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父母應該多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并給予鼓勵,使孩子充滿自信,變得越來越好。
結語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只有成績好才是成功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父母在發現孩子的優點之后,就應該在平時多鼓勵孩子,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三、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變得更加專注
1、降低期望值,給孩子更多的鼓勵
有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但是卻又對孩子提出一個又一個又一個的要求,甚至是多動,當孩子達不到的時候,就會有失落感,也會覺得自己因為自己的不優秀而變得不想去努力。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如果孩子在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的情況下,就會對自己失望,從而內心產生了一種排斥感。
2、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孩子們本身就是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剝奪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那么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缺少了一些自主性,不敢面對學習中的困難,不敢面對自己的成績。
這樣的孩子,內心總是壓抑著自己的想法,總是擔心別人會不喜歡自己,因為他們害怕別人否定自己,所以只有別人肯定自己,他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但凡一旦別人否定自己,他們的心理壓力就會很大,很容易產生一種“我是不是不適合讀書學習”的想法。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