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叛逆期,真的好
15歲
小女12歲,初中一年級,小女,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小女越學越差,幾乎沒有什么朋友,以前活潑開朗,見到誰都是好幫手。
小女的班主任因為小女的事情也經常找小女同學溝通,聊得也非常好。但是最近一個月小女又和以前一樣不去上學了,說不想上學了。
因為小女的事情小女有時候和同學吵架了,后來小女把同桌的橡皮弄丟了,她就想到一個“辦法”,好讓自己不給同學講話。后來她就不去上學了,老師經常打電話給家長,我說:“你要讓小女孩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霸凌,他們要保護自己的孩子。”
“那怎么才能讓她不受欺負呢?”小女孩說:“你管好自己的孩子。”
我說:“你這個教育方法很不錯啊!看到孩子欺負別人,也不一定是教育方法有問題,教育孩子可以通過討論來了解,以暴制暴。你只要做好這幾點建議,孩子就會被你影響到。”
孩子是很聰明的,家長如果采用這種方法教育,“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02
張媽媽的女兒剛上初一,正值小升初的關鍵時期。她女兒每天玩游戲的時間非常長,白天睡覺,晚上勉強能睡兩個小時,長此以往,讓張媽媽非常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
一天,孩子在學校吃完飯,離開學還有兩小時,張媽媽便催促孩子早點回家,要多學習一會兒。孩子都不愿意,嫌媽媽煩,就開始哭著說:“我不想讀書,我想回家。”
張媽不明白,明明之前一直把自己封閉在家里,不和媽媽交流,媽媽也沒有及時的給她引導,
孩子是怎么就突然之間就想“不上學”了呢?
其實,孩子在開學初期是有一段時間“不想上學”的,
并不是突然之后就不想上學了。
在這個階段,孩子出現情緒方面的問題,往往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到孩子的變化。
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下這3種情況,家長就需要引起重視。
心理出現問題
孩子厭學,還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的疏忽,平時沒有對孩子進行適當的關注。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不想上學時,就會說出類似的話,有些家長會覺得這個時候孩子不想上學就這么一件小事,并且對孩子嚴厲批評指責。
事實上,有些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可能是孩子內心還沒有什么太大的想法,在他們受到他人的影響時,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長不理解,也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煩躁。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需要注意了解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自己辛辛苦苦地在外打拼,卻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能理解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學習,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只會越來越糟糕。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
高要求孩子,孩子不堪重負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完全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他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將來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客觀原因,那就是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過高的期望值會導致孩子不堪重負,最終無法承受。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為了讓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他們就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如果孩子不想學習,他們就會去網上搜一些資料,而自己的孩子自己并沒有能力去理解補習班,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監督孩子,導致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能把學習上的事做好,遇到不會的題目就逃避,就會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不去學習。
這種情況是很典型的“低素質教育”,就像上面說的,孩子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會成為一個有素質的人。
但是家長過度的“高標準”,對孩子是一種摧殘。
因為孩子只有得到了學習的正面鼓勵,才能形成自己的認知,才會產生興趣,才會逐漸從內化學習的動力,為了成績的提高,孩子只有不斷的去學習,孩子才能學有所成。
▼
那些“高標準”的家庭教育,到底是“讓孩子成為”的還是“讓孩子成為”的?
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說一說“讓孩子成為”的前提條件
,想要培養一個有“學習動力”的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與孩子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關注孩子的內心,與孩子多交流
父母覺得孩子的成績不重要,卻不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的想法,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而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當成了實現自己愿望的工具。
這就要求父母平日里注意觀察孩子的內心需求,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需求,不僅僅是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求,也要關注他們內心的需求。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