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亂跑被爸爸打手心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在打孩子的時候看到這樣一條新聞,有一個孩子在學校跑到樹林里面玩兒,被爸爸打了以后,還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教唆其他小朋友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了樹上的小女孩。
爸爸說了下面這段話:“這就是你在學校里經常看到的畫面,你的班主任老師非常的喜歡你,所以你也想去上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種處理方式,在我班里是非常的常見的,想一想,會不會有一些家長想到了跟孩子說:“你再不聽話我打你了。”
這種處理方式可能在我們這個班的同學當中還是比較少的,但是如果換成是我家孩子的話,可能就不這么幸運了。
他們會覺得,別人都沒有欺負我,那是我有問題。
在他的認知里,打架是因為自己不好,同學欺負自己。
并不是他不愿意去幼兒園,而是他想證明自己的力量。
3、和孩子溝通
如果我們能夠和孩子說出孩子內心的想法,往往孩子就會放下心理防御,愿意主動和你說真話,這需要一個過程。
如果父母能夠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講講發生了什么事情,這個過程可能就會給你說說一些事情的情況,那么,父母就會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對孩子多一份關愛,就不會有這么多的矛盾了。
如果能夠和孩子聊一聊,說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父母就會發現,孩子說出來的話,就會和父母說的不一樣,所以,溝通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進行情感聯結的最好方法。
所以,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記住,你要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視、感到被尊重,他才會愿意敞開心扉,說出他的真實想法。
如果你能夠詢問孩子,他的想法是什么,那么,這也就更有利于你們之間的親子關系的建立。
只有當父母成為了這個“傾聽者”,孩子才會愿意向父母傾訴他的內心世界,孩子才會更愿意去傾聽,從而把自己的心理所想告訴父母,這樣,父母才能成為孩子“好朋友”。
2.在和孩子一起玩的過程中,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親子溝通是相互信任的過程,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這樣。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起交流溝通的方式來了解孩子,比如說彼此之間的話題,父母也可以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等,來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更多的信任感,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親子關系出現裂痕,孩子是無法跨越的,他也無法填補內心的空白。父母需要通過更多的關注,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一起去交流和創造一些小樂趣。
3.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別人家的孩子”是一個模板式的比較,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覺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錯,從而慢慢的就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了。
因此,學會面對孩子的內心,懂得孩子真正的需求,反而能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孩子成長,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父母可以試試把孩子和別人進行對比,發現孩子的優點,用表揚的方式去激勵孩子。
用肯定的方式去引導孩子,看見孩子的進步,孩子的成長,才能更加愉悅的促進他的成長。
三、父母的比較,是傷害孩子最深的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和孩子的成績,從來都是息息相關的,對于孩子的成長,我們家長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寬,這一點是值得家長們驕傲的。
然而,很多家長會非常在意孩子的成績,會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進行對比,這樣的對比讓孩子的內心受到打擊和打擊。
孩子也會逐漸對父母失去信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應該明白這一點,知道自家孩子的優勢,對孩子最大限度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