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我就要錢,但是現在孩子已經擁有了大部分,為什么還要給錢呢?
“我的孩子不聽話,我也是受了很多的委屈。”
“我的孩子沒有存錢的能力,所以我不相信他能管理好自己,也不相信他能攢錢買房。”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的孩子,不肯好好學習,就算在外面學習上了多好的老師,家里也找不到優等生,當爹的覺得丟人。”
……
而這本是一個普通的故事,卻引起了眾多父母的共鳴,孩子的教育問題困擾著很多父母,對此,我們的觀點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完全沒有必要。
我家有很多人認為,我孩子不聽話,我想打他一頓,讓他長記性。
打罵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他長記性,但這是最沒用的一種方法,還會使孩子更加叛逆。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打孩子不打不等于教不好孩子,打了才是下下策,是家長的無能。
真正想要幫助孩子走出叛逆,讓孩子回歸正常的軌道,更多的還是需要家長自我反省和學習。
只有自我反省和學習,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長,才能走出叛逆的誤區,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那我們怎么才能和孩子一起有效溝通呢?
書中提到了三個溝通的小技巧:
第一個技巧:情感上的回應
就像我們在工作中一樣,很忙工作時,其實沒有時間和孩子說一些話。
但是下班回到家,想和孩子聊一聊一聊,拉近親子關系,我們可以在晚飯后,把孩子帶出來散散步,說說話,聊一聊心里話。
在你回家之前,我們先用親子關系做為主題,讓孩子感受到愛,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樣會更容易讓你們接受。
同時,也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這樣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更好了。
孩子感受到愛,他們也會回報給你驚喜。
第二個技巧:換位思考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特別是親子溝通,跟孩子說話,往往以講道理,命令,指責,命令的口吻,令孩子感到恐懼怕,
從而會采取防御,不愿接受父母的管教。
這種情況下,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他會感覺更舒服,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好的溝通,一定是雙方相互信任,心與心的交流,而不是一方強加,一方強勢。
家長:3個方法,溝通更順暢
如何做到與孩子的有效溝通?溝通的第一步就是換位思考。
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同事,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難題,回家后也是什么樣的心情,心情也會是什么樣的。
如果自己就是個被老板批評的人,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甚至還會埋怨別人,想:“什么事情都這樣,就不好好地待在家里,真讓人擔心。”
那么,我們就應該先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這樣做就會事半功倍。
當然,如果孩子確實有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一直沉迷于游戲,我們可以先觀察孩子,問問孩子:
“最愛的游戲里,你最喜歡的游戲是什么?為什么?”
“最喜歡的游戲里,你最喜歡的游戲是哪個?為什么?”
通過這樣的發問,引導孩子去思考游戲的意義,比直接告訴他沉迷游戲的后果要好得多。
3. 和孩子一起討論,幫助他去做出正確的選擇
等孩子冷靜下來之后,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他的決定,
“你是想回去上學,還是以后再去網吧?”
“回去以后我會和你好好談,我希望你能夠明白我們的苦心。”
“但是我不希望你以后再做什么。”
“你可以去玩游戲,但是你現在去上課的時候,你的眼睛已經不能放在學習上面,這樣吧,你先在家里好好想想。”
過了一會,你回去對孩子說:“現在我們該去學校了,你別在這玩游戲了,好嗎?”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