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叛逆,應該怎么管?)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常常收到來自家長們的求助。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其中有一類求助特別多,也比較典型,那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9~16歲)越來越叛逆,父母該如何管教?
無論是習慣、性格還是為人處事,青春期孩子的表現常常會超出父母們的承受能力,父母們對此頭疼不已。
青春期孩子的顯著特征便是敏感、危險、沖動,但這并非孩子所愿,而是生理機能導致的。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青春期孩子的大腦,邊緣系統已經發育成熟,這意味著孩子有著強烈的情緒感受能力。
然而,大腦中負責理性功能的前額葉,卻要到20多歲才會發育成熟。
這也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隨時都可能被點燃的炸藥桶,他們想要獨立,卻無法理性控制情緒。他們也異常強調自尊,卻又常常犯錯誤,一旦情緒失控,就很容易做出失格的舉動。
這也提醒著我們:管教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加倍細心+耐心。
愛才是解決青春期問題的最好方式
盡管孩子到了青春期麻煩不斷,但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他們在和父母的日漸疏離和對抗中,尋找屬于自己的身份和邊界,逐漸成長為真正獨立的個體。
然而,這條路注定是艱辛的,需要我們的幫忙。
演員鄧超曾在一檔綜藝上,爆料過自己的青春期,“叛逆到令人發指”。
他渴望成為同齡人中最受“矚目”的那一個,于是他打耳釘、染頭發、穿奇裝異服,甚至離家出走……
與此同時,他開始質疑讀書的意義,對父母的好心勸導都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整個青春期,他和父母的關系,都是“對著干的”。
但令他意外的是,他的父親從未過多干涉他。
知道他喜歡跳舞,他父親就像個伙伴一樣,順著、哄著、拉著他一步步考進中戲。
“試試看,萬一走狗屎運呢?”
“如果不行,我們就逛逛北京,看長城去!”
鄧超父親用極大的耐心和智慧,巧妙避開了青春期鄧超的“情緒紅線”,成功幫助他找到了人生目標。
如今,鄧超早已成家立業,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父親,再回首往事,他才明白當年自己的父親有多不容易。
教育學者蘭海曾說:“孩子的問題,不是他的行為,而是內心的需要。”
可惜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卻忽略了孩子的真實需求。
在《解碼青春期》一書中,作者喬西·西普提出過一個“推壓桿效應”:即人們在坐木質的過山車時,會反復的推壓桿,檢驗壓桿安不安全。不斷挑戰父母底線的孩子,就像檢查推壓桿一樣,需要反復試探確認父母的愛。
所以,愛才是解決青春期問題的最好方式。
青春期孩子頑固的壞習慣和叛逆行為背后,都是因為渴望被關愛的“吶喊”。
如果每個父母都能聽到這些吶喊,就不會簡單地跟孩子對立,堵死情感交流的渠道了。
保持與孩子的情感溝通,你可以試試這樣做
心理學研究者曾奇峰說:“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p>
孩子的種種不聽話,其實都由于父母種種不恰當的管教導致的。
當孩子進入到青春期,意味著整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需要徹底改變了。
1)看見,是改變的開始
心理學有研究,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后都有正面動機,父母如果不能看到他這一點,孩子的生命力就不會得到釋放和引導,往往還會走向兩個極端:攻擊別人或攻擊自己。
父母只有靜下心來,“看到”孩子叛逆背后的真實動機,才能給予適合的幫助與引導。
2)理解,是打開孩子內心的通道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中,作者指出,叛逆的孩子幾乎都會覺得不被家人理解,家人也確實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那樣。理解是最有效的排除叛逆的方法。
只有家長理解了孩子的內心,包容他的出格行為,孩子才愿意對你袒露心聲。
3)避開鋒芒,是有效的溝通模式
李玫瑾教授談到青春期管教時,曾說過一句話:管教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閉上。
嘮叨、說教和指責,都是青春期孩子最反感的事。
他們迫切想要自尊和自由,卻又敏感愛面子,如果這時候父母依舊把他們當成小孩一樣訓斥指責,甚至逼著孩子承認錯誤,孩子一定會做出更叛逆的舉動。
所以,父母和青春期孩子溝通,一定要控制情緒,學會說話點到為止。
4)適度放權,是給孩子最好的尊重
跟孩子一起制定規則,給他一個明確的“底線思維”,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而不是一味的干涉。
有句話說得好,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控制權。不要強迫青春期孩子聽話,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愿意聽你的建議。
另外,青春期孩子常常會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傻事”。
比如:瘋狂迷戀上某個偶像明星,穿著奇裝異服,忍著痛去打耳洞,忽然封閉自己……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給與足夠的包容,對于那些不觸碰“底線”的問題,我們要學會讓孩子去盡情嘗試。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這些探索和試錯,去發現真實的自我。
好了,以上就是對“12歲叛逆期怎么管”的一些見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也祝愿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家長都能順利陪孩子度過“叛逆的青春期”。
劉墉曾說:“家長要關心孩子的靈魂,當孩子成長路上的心靈伙伴,和孩子一起成長,更像朋友,彼此付出,因為彼此相愛而更相愛,而不是單方面愛,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家長,孩子和家長都是幸福的?!?/p>
孩子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尊重,最好的成長便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升級打怪,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