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和孩子一起進行一些家務勞動呢?
孩子勞動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小抓起,3-6歲這個時期尤其重要。勞動對孩子的益處頗多,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能促進手腦并用、智力發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還能促進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如何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呢?
3~4歲注重培養自理能力,如穿衣服、系鞋帶、刷牙、洗臉、上廁所、整理玩具等。
5~6歲的孩子可以做簡單家務,如摘菜、洗菜、倒垃圾等。
有些內容孩子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學會,家長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時候要保持耐心,允許孩子犯錯,以“玩”的心態,和孩子一起把勞動當作游戲,使孩子能夠快樂地參與到家庭勞動中。
興趣可以促進孩子形成勞動意識。孩子擁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會照著家長的樣子學習。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以身作則,從細微處入手,成為孩子的榜樣,如回家后把鞋擺放整齊,衣服掛好收進衣櫥等。
在孩子能夠把物品擺放整齊時,家長還要加以表揚,給予孩子鼓勵。如果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犯了錯,家長要耐心教導孩子應該如何做。
當孩子從勞動中獲得成就感,孩子就會對勞動產生興趣。
幼兒園階段,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通過持續勞動進而形成勞動習慣。
勞動習慣的培養建立在規則與堅持的基礎上。對該階段的孩子制定的規則需要非常具體,這樣才便于執行,如扣衣服扣子,既可以從上向下扣,也可以從下往上扣,但必須按順序扣,才不容易錯位。
孩子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不比成人,所以當孩子做錯的時候,家長要保持耐心,反復教導,而不能將就湊合,不管不顧,甚至批評指責。家長的耐心與堅持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家長在教授孩子勞動技能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比較生動的形式。
如在教孩子系鞋帶的時候把系鞋帶的口訣一起教給孩子:小鞋帶,手中拿,一左一右先交叉。一根彎腰鉆過門,兩手拉住系緊它。
在教孩子洗菜的時候,先給孩子做示范:再手把手地教一遍。在洗襪子的時候,也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盆,讓孩子一起跟著洗。
對于孩子來說,玩具、食物、衣服這些東西都是可以輕易獲得的,因為孩子沒有意識到獲得這些東西需要家長付出辛苦的勞動。
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玩具、食物、衣服這些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
只有了解了父母的辛苦,孩子才會珍惜擁有的一切。
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勞動習慣,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不僅增加了孩子的技能,也帶給孩子家庭歸屬感,所以對于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家長干萬不要代替孩子做。
包辦替代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家長要做的是教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會做的事情經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