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的叛逆期是幾個月的叛逆期。叛逆期是兒童在2到3歲期間,兒童和成年人兩個大腦中的一個自我中心的基本情緒反應,所謂的自我中心,是指個體的自我意識的確立。
它是一種對自身的主觀認識,從而逐漸開始認識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而這種自我意識是人生中最初的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主體感覺以及內在體驗和想法。
叛逆期,是兒童自我意識覺醒的重要時期。如果叛逆期不趕緊糾正,那么將會在兒童后期的人格特質上形成嚴重的缺陷,并影響其今后的人格特質。
在兒童期,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是每個家長應該學習的。
那對于孩子的叛逆期我們應該怎么辦?
在了解了兒童叛逆期,那么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如何做呢?
我們可以嘗試一下以下幾點:
第一,在孩子有叛逆行為的時候給予適當地干預
我們要理解,叛逆期是孩子的個性化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是孩子從兒童轉化成成人的一個必經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從依賴父母到自己成為獨立的人,此時的心理特點是“自我意識”,他們想獨立,不想讓父母過多地干涉,但在心理上還要依賴父母。
如果這個階段發育受阻,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學業和身體健康,甚至出現孩子自殺的悲劇。
第二,叛逆期。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絕大部分家長都會感覺到,孩子不好管了,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處處與自己作對,一意孤行。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而是要正確地引導孩子,這樣才能讓他們度過這個時期。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期,也是孩子性格、心理、能力、社會性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有了許多自己的朋友,也有了一定的為人處事的方法。
這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時期,父母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時期。對于孩子的三觀、個性、情感等,都有重要的影響。
而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關鍵期,就會出現青春期,如果不加引導,這三個關鍵期,將會錯失教育黃金時期。
1、三觀和性格養成關鍵期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從出生到18歲是形成自我意識的關鍵期,也是人格健全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對于孩子至關重要,所以一定要注重孩子的三觀和性格的培養,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叛逆期。
2、讓孩子對“早戀”有正確的認識
對于“早戀”這個問題,其實只要父母正確的看待,都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相反,“早戀”的影響更大的是孩子的認知。
(1)、增強孩子對異性的正確的認知
其實孩子在這個時期對異性的認識更多的是產生好奇和好感,所以很多父母會在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可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于愛情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其實早戀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對于“性”的概念,可能會更為明顯。
這是因為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身體發育之后,對于性的認知也會更為明顯,所以當孩子在青春期階段接觸到的性知識的時候,如果能夠通過這些知識的接觸,進行一些正確的引導,孩子很有可能會順利度過這個青春期。
其次,青春期之前,孩子會對于性的認識不足。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很多父母會發現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逐漸的拉遠了,在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家長所能夠觀察到的,孩子每天都是很忙碌,每天都是有上課和課后,但是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適應這種較為明顯的學習節奏。
但是這種因為個體的差異所導致的心理上的,對于每一個人而言,在每一天所經歷的階段都是不一樣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所產生的影響,也會是不同的,如果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比孩子的生活習慣或者是對于孩子所做的事情的態度不一樣,導致了孩子產生這樣的心理,所以父母應該調整自己的態度,讓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平等。
而如果是老師針對孩子的方式對待孩子,總是無視孩子的自尊心,總是和孩子講很多道理,導致孩子的這些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話,父母就要多思考和孩子進行溝通,千萬不要和孩子爭吵。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是比較民主的,對于孩子的教育,總是偏向于理解孩子的方式,那么孩子在出現了這樣的心理問題的時候,就會改正錯誤的行為,接受父母的教育,在這方面父母應該更多的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孩子的角度去幫助孩子,一起商量,一起制定出一個合適的教育方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當然孩子也不會想要和父母進行對抗,只是他們會覺得父母和自己是有代溝的,總是命令式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教育產生厭煩,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