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唄,你越說,他越叛逆;孩子聽不進去大道理,你越說他越生氣。
你真的會想,你的孩子真的懂不懂大道理嗎?并不是。
是的,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話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說教,它不外乎讓孩子感受到被教導和被控制,嘮叨和說教,都是以父母權威自居的表現。
那么,什么是被教導?
簡言之,有三種動機:
1、對他人的憤怒;
2、對我憤怒;
3、受外界環境、事件的影響;
4、對我憤怒的對抗;
5、對我的自我認知,我是誰?
——《你是我的第一名》
那些被父母“監控”的孩子,都過著怎樣的人生?
今年的高考成績出來了,一個6歲的男孩,剛拿到一張考卷,那一刻我覺得我爸媽終于迎來了他的“別離”。
他的名字叫李桐,是旅店第一位被隔離的孩子,要過生日,必須穿一件像樣的衣服,而且要看非常正式的演唱會,要求就是《小歡喜》里的周季。
他那滿腔的叛逆、瘋狂的成績,讓父母知道后的心情:
“本來父母想讓我考個好大學,他們就不愛我了。我開始變得叛逆,最后不想上學了。”
3、一個學校的班級,很多“問題”學生不想學,經常調皮搗蛋。
這些學生每次老師處理完班級的工作,都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要求、規定、懲罰,全面鋪在一起,只有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某件事情上應該堅持什么樣的立場,才能讓他更好地堅持下去。
還有的孩子在跟老師對著干的時候,非常的自我感覺良好,“表現不錯”。
如果某個孩子在被點名批評之后,產生了強烈的自我感覺良好,那么他就會認為,“成功者”都是在批評和懲罰中成長的,這樣的孩子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錯誤,知道下次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而且他們能夠堅持到底,最后取得成功。
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會更加的自信,因為他們會覺得“我是最棒的,我可以變得很好”,“我可以做得更好”。
但是在面對父母這樣的要求時,他們則更加的有壓力,而且他們會更加渴求他人的認同,這會讓孩子產生焦慮的情緒。
所以,在聽到父母的鼓勵后,他們會努力做得更好,會更加積極地去學習。
相反,如果父母的鼓勵和夸贊從來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進步,反而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從而越來越不自信。
因為他們被否定,被懷疑,只會讓他們越來越不想學。
但是,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么會焦慮?
因為害怕自己說錯或做不到被否定,所以才會產生焦慮的心理,因此,我們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引導他們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去實現自我突破,才能更好的成長。
如果家長們沒有做好這些,那么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會產生焦慮的情緒,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如果遇到困難,那么,他們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而變得更加焦慮。
所以,請家長們降低要求,減少“對孩子失敗”這種過于沉重的壓力,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每一次失敗。
告訴孩子,他只是暫時的,我們陪著他,等他積蓄力量,這次就會變得越來越好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做的是幫他發現,
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
鼓勵他,支持他,最終才是我們最想要的。
最后,我想說,你在引導孩子的過程當中,
使用正確的方法,
一定會有所收獲,
親子關系一定會和諧起來的,
我們家長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夠和孩子做到更好的溝通,
我們需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會溝通的人,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會溝通的人,
孩子才能擁有一個將來愿意溝通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