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只能打手!
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工作、成家立業,這些都是孩子經常出現的現象。其實孩子不聽話的背后,都是他成長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孩子們想要吸引父母的關注,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都是一個正常發展過程。
想要讓孩子聽話,首先父母要做到不打不罵不吼不嘮叨。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孩子不聽話時,應該怎么做才能和孩子溝通,讓他們更聽話,也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呢?下面是一位媽媽和兒子的分享:
兒子上小學一年級,一回到家,媽媽就告訴兒子:“今天咱們不是老師請教的問題嗎?媽媽也遇到過老師,但是你這樣的問老師,老師可能會覺得奇怪”。
兒子聽完后,覺得很有道理,然后就努力做到課堂上老師說的問題,果然不出意外,老師的提問也順利的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媽媽給兒子及時的反饋,也很有針對性的對兒子進行鼓勵和肯定,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美國的一位教育學家說過:“孩子進步的跡象表明,他的內在在不斷進步”。
要想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必須要幫孩子把錯題整理出來,并且要讓孩子把做錯的題記錄下來,這樣才能真正高效的復習,并且取得好成績。
2.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做事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氣,要學會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次提問。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一句話來調整孩子的情緒,比如,“你學習的時候,就把玩耍放在最后。”“看到你考試的時候,就把玩耍放在最后。”這種語氣是最讓孩子無法接受的。孩子會認為,父母不在意的,他才會在心底下承認錯誤。
當家長能夠看到孩子的閃光點時,也就不需要用吼叫來教育孩子了,他反而會做出更多的自我控制行為。
3.家長的批評要適當,可用“胡蘿卜法則”來引導
孩子的行為往往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他們往往會認為父母是在訓斥自己,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妨提出自己的批評要合理,就事論事。
而不是用成人的視角,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提出批評,這樣的方式會使孩子既能接受父母的批評,也能接受自己的批評。
5.要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
家長如果沒有給孩子機會去改正錯誤,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犯什么錯。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去批評他,這樣會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認知更加負面,同時也會讓他在對父母的懷疑中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因此,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再與孩子一起分析犯錯誤的原因,
并對孩子提出希望的合理的建議,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6.尊重孩子,平等相待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也要先從尊重孩子開始,只有尊重孩子,他們才會愿意把他們當成人一樣,愿意和父母交流溝通,這樣才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孩子的發展也會有所幫助。
7.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孩子會更加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樣的親子關系才能讓孩子更加的優秀,孩子的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
如果想要孩子考出好成績,首先就要做好這7件事情,孩子能考出好成績,家長們才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