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融入團體焦慮癥
:孩子無法在集體當中有自信,不能與小朋友在一起一起玩,感到孤獨,希望自己能融入群體。
孩子自閉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一直在恐懼中無法與同齡人正常交流,抗拒與其他孩子玩耍。
孩子不合群
: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不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因為害怕被人嘲笑,寧愿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甚至一度患上了自閉癥。
孩子出現(xiàn)上述行為,或許是孩子處于自閉的嚴重危險之中,家長的溺愛,則是讓孩子迷失在安全的道路上。
4月4日,深圳寶安區(qū)一名6歲男孩與家長發(fā)生爭執(zhí),負氣從31樓跳下去,搶救無效死亡。
據(jù)報道,男孩因玩手機被家長責罵,竟然從21樓跳下去。
此前,寧波婦人吳先生就嘗到了這種“隱性”滋味。吳先生的兒子今年剛上初中,他發(fā)現(xiàn)15歲的兒子經常玩手機游戲。為了教育孩子,他就把兒子的手機沒收了,可是,兒子卻從14樓的窗口一躍而下,自己當場身亡。
孩子為什么會沉迷手機?
首先,孩子為了獲得手機,會有很強烈的欲望。
在家長的禁令面前,他們會想方設法地避開父母。
用“以死相逼”來形容孩子玩手機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
無論是用家長的權威,還是以死相逼,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為什么孩子會在玩手機的時候不肯停下來?
這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
有些家長是急性子,他們一看到孩子玩手機,上來就把手機搶過來,不許孩子玩,孩子就跟著玩。
甚至,他們?yōu)榱俗尯⒆臃畔率謾C,還會開啟搶紅包模式。
這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做,孩子能得到放松,也能有時間玩手機。
這是第一個問題,家長會很困惑,為什么不想想怎么樣才能讓孩子不玩手機?
家長會發(fā)現(xiàn),自己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卻逼迫著孩子放下手機。
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可行。
最好的方法就是,孩子一開始玩手機時,給孩子一個”限時”。
比如,跟孩子說:”這個數(shù)獨游戲可以玩很長時間,但是媽媽現(xiàn)在沒有時間,你可以玩兩個小時,如果你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離開手機,媽媽就會獎勵你一個新的玩具”。
這樣,孩子慢慢地就會意識到,自己離開手機就只是時間的問題,離開手機就只是一個方面。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新的興趣愛好。
孩子沉迷手機,大多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陪伴。
當孩子回到家,父母可以陪孩子做游戲、講故事,適當?shù)霓D移孩子注意力。
不要讓孩子單獨留在家里,可以鼓勵孩子們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比如一起做手工、一起參加學校活動等,也可以是家庭活動,這樣既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又可以鍛煉身體。
多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寶貝,沒關系,我們下次加油!”
幫助孩子學會處理和轉移注意力,孩子才能在活動中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有用的”玩具”。
4、安排”意外游戲”
俗話說:”堵不如疏”,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有時候家長也許是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玩,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教會孩子學會利用一些讓自己有事可做的事情,比如和同學打球、看書、聽音樂等等,孩子的興趣在自然、自主中轉移,自然而然會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這樣的日常生活也許還能讓孩子暫時忘卻那些讓人痛苦的事物,比如手機。但這一類事情,請家長們一定要督促孩子學會”定時定量的學習”。
比如,引導孩子做日程安排
,在開始學習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讓孩子明確自己每天學習的內容和時間。孩子養(yǎng)成了習慣,學習就會變得越來越輕松。
第三、以身作則,在孩子學習時,盡量不要玩手機、看電視。
孩子的學習是有計劃的,但又是脫離家長控制的,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時間制定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