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如何陪伴焦慮的孩子?今天要來談一談焦慮。
一、接納焦慮
焦慮的孩子,是成長的天空。但也正是這些時刻,成為父母的我們,生怕孩子遇到一點小困難,讓自己被焦慮的情緒帶偏。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以下的場景在案例中也并不少見:
一個正在哭的女孩,一邊哭一邊說:
“媽媽,我不是想讓你讓我不要哭,我就是想讓你陪我玩。”
如果你把孩子的話看成是她的情緒,那么,你也就會把孩子的情緒看成是她的行為,而不是她這個人。
如果你的做法不是很好,甚至有點不耐煩,那么,你可以說:
“我剛剛接到你這樣一個電話,真是讓我感觸挺多的。”
“哦,這位阿姨說你剛才讓小朋友來抱你了,所以感覺到有點不舒服。”
這樣說,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情緒被理解了,然后,下次,就會主動過來跟你說,“我沒有想讓別人抱我。”
這時,你要肯定她的感受,并告訴她:
“你現在非常的傷心,我知道你一定很傷心,很難受,我覺得你現在的心情也很難受。”
等她情緒平復下來以后,再跟她分享自己的故事,這樣,孩子就能從原來的感受到:
原來她在傷心的時候,并沒有別人在乎她,而是她也可以有別人的感受,這樣的感受,才會促進孩子的溝通。
這也是為什么孩子情商高的關鍵。
3、培養情商的幾個小方法
我們在培養孩子情商的過程中,也可以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
1、尊重孩子的感受
當我們認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會立馬想到我們自己的感受,我們是否尊重他們,是否愿意傾聽孩子,并且讓他們來理解和感受。
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不是只是讓他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
我們應該明白,我們要尊重孩子,而不是他們在我們的教育下,去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
這樣的做法,其實就會減輕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時也會讓孩子更加的尊重他人,培養出一個善良、有同理心、懂得分享和理解他人的孩子。
也就是說,當孩子擁有足夠的同理心,他們對別人的批評,就不會感到委屈,反而會感到更容易接受。
只有讓孩子在親子關系中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納,他們才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03
青春期的孩子,你最怕什么?
怕孩子早戀?怕孩子變壞,怕他們將來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
怕他們將來沒有好的對象,和伴侶鬧矛盾?怕他們啃老,擔心他們走錯別的路。
青春期孩子早戀,是一個非常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國家解決方案。
有人說,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戀愛。
可是,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早戀又何止于青春期。
前不久熱播劇《少年派》中,林妙妙妙和學霸小奇因成績下滑產生矛盾,兩人鬧矛盾后離家出走,媽媽找了一夜未歸,爸爸也沒有找到,最后女兒被找到后,爸爸離家出走了,媽媽找了三年,最后在火車站找到了女兒。
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我們在鼓吹早戀害人,不分男女朋友,單純地將早戀和學習劃等號,其實是錯怪了孩子。
首先,在《小歡喜》中宋倩是個焦慮的媽媽,對女兒喬英子管教很嚴格,而英子也是一個十分叛逆的女孩。
宋倩和女兒英子之間沒有說過一句話,不管是因為成績下降還是其他原因,她們都沒有給英子做任何的安慰,而是給了英子滿滿的擁抱,讓英子很感動。
宋倩做到了對英子無條件的愛,而英子的壓力也沒有減少,高考誓言都會上清華。
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的時候,會認為,只有父母懂自己,愛自己,才是真正的愛。
02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指望孩子能自覺
記得有句話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孩子的叛逆就不會差。
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的愛,父母必須時時刻刻都能看到。
只有父母不拋棄孩子,不放棄規則,才能讓孩子的成長真正有規律。
父母不是權威,不強迫孩子聽話
舉個例子:
孩子只要放學、放假了,就會非常渴望擁有一個自己的手機,并且十分渴望擁有自己的手機。
看到孩子玩游戲,父母會不允許孩子玩,如果孩子偷偷摸摸,就會打罵孩子。
甚至還會跟孩子大吼大叫,覺得孩子是沒有自控力的,好好學習,是為了爸爸媽媽媽高興才去做的。
但孩子是有情緒的,你讓他沒有心情、不會和你合作,他自然不想聽你的話。
所以,父母不要總是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你看看你那個學生,天天不好好學習,天天就知道玩手機,根本就不聽爸爸媽媽說話!”
孩子有時候就是這么“討厭”,真的是“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