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抑郁癥 ,可以告訴自己6歲的孩子嗎?(6歲小孩抑郁癥)
如果在教育中找一個殺手,那么“情緒”是當之無愧的了,父母的壞情緒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破壞親子關系,嚴重時可誘發孩子的心理問題。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曾經在一個心理學大咖老師的課堂上,聽到一個案例,在她所有的抑郁癥咨詢者中,年齡最小的孩子只有6歲。孩子父母帶孩子去專業機構治療,醫生的建議是直接服用抗抑郁的藥物。
老師和孩子接觸后才知道,原來這個小患者從3歲時就開始睡不著覺了,失眠多夢困擾著他,讓孩子感到十分痛苦。而導致男孩變成這個樣子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他最愛的媽媽。
在男孩的記憶里,他永遠無法忘記的是媽媽對他說的那句話:你怎么比zhu還笨,就是因為你,我才這么失敗!
這句話要是在神經大條的孩子那里,可能聽完就忘了,但這個男孩偏偏是性格敏感的男孩,非常介意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從那以后,男孩變得卑微而又小心,徹底變成了別人眼里“懂事的孩子”。
也許是因為平時總是過于察言觀色,男孩承受了這個年齡無法承受的重量,內心過于壓抑,導致心理負擔過重,漸漸誘發了抑郁癥。雖然男孩媽媽也感到非常懊惱,但當這個結果來臨時,她后悔也來不及了。
俗話說“惡語傷人六月寒”,在具殺傷力的語言面前,沒有人能一笑而過,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更容易將自己最親的人說的話當成真話。也許,在父母那里,是無心之過,只是負面情緒積攢到一定程度的爆發,但年齡尚小的孩子無法擁有那么高的共情能力。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圖口舌之快,具體要做到:
1、首先家長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敏感,那么TA會比一般孩子更在乎父母對自己的看法,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要盡量照顧孩子的感受,不可采取過于激烈的方式,尤其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判斷力還不夠的時候。
當然,如果孩子本身性格大條,活潑開朗,父母也不能太過大意,說話做事任意妄為,只是這類孩子相對于內向的孩子,要更好開導一些。
2、家長先穩定情緒,再教育
如果自己的情緒處于失控狀態,那就不要談教育,因為帶有情緒的言辭很可能會不堪入耳,會嚴重傷害孩子。一兩句解氣的話,在父母眼里也許沒什么,但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是噩夢。
3、家長一旦說錯了話,要及時道歉
家長也不是神,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一旦對孩子說出了不好的話,傷孩子自尊的話,家長也不必過度懊惱,及時跟孩子道歉,及時幫孩子打開心結就好了,日子那么長,誰也不可能保證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做到事事完美,但只要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反省,那么錯誤也是可以及時挽回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