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打板子是怎么回事?
近日,一則“西安小男孩遭父母毆打后,發現他有與小朋友打架的跡象,便打孩子的屁股,并提醒其改正”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據悉,為了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小男孩的父母將孩子抱走后,之后便將孩子接走了。而從拋下身去的爸爸,如果見到孩子不見,就能大快朵頤,可謂是十分焦慮。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男孩長期在媽媽身邊,很少與爸爸接觸,更沒有與媽媽溝通的機會,遇到事也總是依賴爸爸。而這一切在小男孩的身上不過是媽媽帶給他的一種焦慮。
沒有人喜歡被強迫的感覺,所以當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時,他們就會通過反抗父母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他們是通過反抗、拒絕父母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的。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長趙玉萍女士認為:
父母的控制欲,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沒有存在的價值。認為父母關心的是學習成績,而不是自己。這種思想無疑會讓孩子感到壓抑,讓他們變得敏感,無法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
三、父母的“控制欲”對孩子有何影響?
1.讓孩子習慣于聽從父母的安排
小劉曉之以“父母希望孩子聽話,但卻不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曉之以“自己希望孩子對自己負責任”。曉之以“自己對家庭負責任,但是孩子對家庭負責任”。
可見,孩子的“自我負責任”不僅僅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而是大人影響的,大人是需要一定要給予孩子相應的自由的,至于限制的程度,需要跟孩子商量好,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建立規則意識
當孩子懂得自己做事的界限,并且能夠理解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他們會更加自覺,從而更容易聽話。
父母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自由,讓孩子更加獨立,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做事的尺度與利弊后,自然而然也會減少叛逆行為。
3.學會耐心傾聽
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要學會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才會愿意和你說出真實想法,做出正確的行為。
而在我們發現孩子有叛逆行為的時候,也要學會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產生叛逆的原因,這樣才能在孩子犯錯時更加正確的引導孩子。
4.幫助孩子擴大交友圈
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去認識自己和自己,讓孩子能夠更加積極的交友,這樣孩子也會擁有更多的圈子,這樣當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也不會特別的慌亂,有更多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