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懲罰不聽話的孩子要狠
如果說打罵孩子能讓孩子老實聽話,那是不是也能通過這種“突然”的懲罰方式,讓孩子老實的。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個報道,說的是一個媽媽在教自己幾個大孩子打小白,讓孩子跑出去。孩子們是很不服氣的,但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反駁,于是只能去找爸爸媽媽告狀。爸爸媽媽看著孩子氣憤的樣子,很是心疼,但是也無能為力。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孩子挨打后不哭,讓父母打到自己身上。但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打回去的時候,沒有父母的支持,而且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孩子面前更是對孩子愛搭不理。
雖然父母的目的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為什么這么做,他們只想逃離父母,所以孩子挨打后,會一直哭。而孩子打回去,父母還是會責罵孩子。
這兩種情況,都是父母不恰當的管教方式導致的,所以父母們不要高興的話就任由孩子發(fā)泄,這樣只會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父母應該多多關愛孩子,而不是隨意打罵孩子。
孩子挨打后的反應
1、會哭泣
一般情況下,孩子哭完之后,父母也會忍不住跟著孩子哭。如果孩子能夠冷靜下來,還會跟父母說一說,內心的委屈也是一個個鮮活的事情,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
2、還會哭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都會哭,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如果哭完了,家長還要讓自己安靜下來,孩子也會跟著哭,一哭就什么都干好了。
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宣泄情緒”,用來形容這種情況。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哭完之后,爸媽是不會知道他哭了,然后就不理他了。
而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就會通過哭來表達情緒,并且情緒的表達途徑會比較單一,比如:哭,生氣,開心,羨慕等等。
有的時候孩子還小,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候他們很需要家長的安慰,如果家長一味地對他們說“哭什么哭,就把玩具給你玩!”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委屈。
所以當孩子想要某個東西時,家長可以告訴他:“咱們去超市逛一逛吧,但是到時候你一定要把玩具給媽媽,媽媽會很開心的!”
最后孩子長大了,進入幼兒園,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
當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家長要從心理上給予安慰,孩子不想去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安慰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接受幼兒園這個事實,同時也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時期,他們還處在一個心理斷乳期,他們的獨立自主、自尊心強,不愿與家長過多的干預和提醒。
當孩子說出自己不想上幼兒園的真實原因時,家長要先自我調節(jié),保持冷靜,放平心態(tài)。
用平靜的心態(tài)去面對孩子的表達,不要過分焦慮。
告訴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已經到達了可以和媽媽說,我們會解決問題的。”
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媽媽很樂意去幼兒園,遇到了你剛才‘不想上幼兒園’的原因,所以你也很勇敢啊!”
用輕松的語氣,替孩子說出他真正遇到的困難,會讓孩子感覺到他是能應對挫折的,而不是“被命令”的,更不會覺得自己被指責。
那么孩子也會在遇到困難時,比較容易放棄。
如果孩子們把困難當做一個游戲,那么我們就可以把困難當做游戲。
這個游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克服恐懼和焦慮。
二、玩游戲中建立“舒適區(qū)”
游戲可以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反應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孩子們的智力開發(fā)和學習。
同樣地,在游戲中,我們也可以把它們融入到學習中。比如,把積木當做是積木,我們就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搭建一個積木城堡,這個“城堡”指的是孩子和媽媽兩人之間搭建的城堡,這個“城堡”指的是“頭腦風暴”。
孩子們可以通過游戲來開發(fā)自己的大腦,這個“頭腦風暴”就是最初的“舒適區(qū)”。
這樣的一個“舒適區(qū)”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意識,當他們更加愿意參與到游戲中的時候,他們的思維會更加靈活。
· 游戲是孩子學習的一部分
其實,游戲對于孩子們的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夠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那么他們就更有能力發(fā)展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讓孩子感受到游戲的樂趣,了解孩子們喜歡什么,并且鼓勵孩子積極探索,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游戲帶給孩子的很多好處。
我們也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游戲,不要讓孩子覺得游戲是很無聊的事情。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益智類游戲,在游戲中去探索孩子的興趣,從而讓孩子覺得真正的游戲是如此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