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教育的焦慮,是目前的一種普遍現象,同時還伴隨著有對自身教育的一種不滿,因為生活中的變化而帶來了更多的焦慮。很多家長的焦慮帶給孩子,但孩子身上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而且家長也不知道如何去解決。
我們小時候父母會更焦慮,而現在的父母們對孩子更多的是鼓勵,因此,焦慮的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焦慮就會更強烈。
在心理學中,焦慮的人總是夸大風險,因為害怕沒有準備好會如何如何來應對,他們對自己的現狀也很焦慮。他們擔心自己沒有處理好這種焦慮,因此希望孩子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孩子面臨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是成功的,擁有美好的人生。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也是不一樣的,不能以我們的標準去要求他們。
《小歡喜》中,當英子考了第二名,宋倩看到女兒最近的狀態非常的不好,她說:”你的成績一直很好,是嗎?”””不是,我感覺她的情緒不好,她說的話我一直都記得,但是我一直覺得她的行為很幼稚,所以我一直不贊同她的這種做法”
也許,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喜歡站在我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卻很少去思考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做,究其根本原因是:”泄憤”,我認為這是做父母最可恥的一種行為。
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孩子的錯誤行為,更應該看到孩子的進步和努力,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不管是學習成績的好壞,我們都不應該對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只要他們自己能夠努力進取,他們的生活態度一定會比任何人都值得認可。
父母的鼓勵會讓孩子更加積極,并且更加努力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而不是只顧著盯著孩子的成績看,也要給孩子傳遞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而不是只顧著孩子的成績,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并沒有關心他們的學習,就會自暴自棄。
很多時候,父母越是盯著成績,就會不斷地施加壓力,因為孩子會覺得父母不關心他們,父母的期待是唯一的答案。
其實父母只要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無論成績好壞,孩子都會努力學習,父母的期望不僅僅是對孩子的付出,更是對孩子的要求。
而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自然會說孩子有什么做不到的地方,然后父母就會采取各種方式的抱怨,埋怨孩子的種種行為,并且還在孩子學習時不斷的打斷孩子,企圖讓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因為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負面的心理暗示。
所以父母就會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所以他們的行為也會是以“學習”為借口。
只是這種功利的做法,是會帶來反效果的,那孩子長大以后也會變得如此。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因為缺乏自信而變得很自卑,因為他們覺得無論自己怎么做都不會得到父母的認可,也不會得到父母的認可,時間長了這種情況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不敢在任何人面前展現自己。
所以說父母的高要求,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焦慮,變得很被動,也會變得更加的無助。
2. 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的,什么都幫孩子做,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并沒有一個獨立的能力,并不是孩子就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
孩子擁有獨立的能力,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不會產生焦慮,這樣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3. 不要讓孩子過于依賴父母
孩子生活中,必須要有父母的陪伴,就算是很熟悉的親人也要通過與親人相處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加的去面對父母所表現出來的樣子,當他知道父母是能夠依靠的時候,才會更加的不害怕。
最后,有些父母總是喜歡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讓孩子做這做那,可是卻真正的為孩子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