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14歲的孩子正處在一個典型的青少年叛逆期,對抗權威、情緒不穩定,與父母唱反調、甚至動不動就跟父母動手。
在10歲到14歲之間,逆反心理最為突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他們渴望獨立,并且希望父母能夠站在自己的立場和地位,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時的孩子很容易出現一些反常的行為,例如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在學校和同學有矛盾、和老師關系不好等等。
這些反常行為的背后,是孩子想要尋求關注的需求,從而表現出一些叛逆的行為。
這些叛逆的行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他們想要從父母那里得到關注和關心和愛。
有時候,父母因為工作忙碌,或許沒時間陪在孩子身邊,會讓孩子對于父母產生一種疏遠和不信任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父母對孩子的否定和打擊之下,讓孩子“自我懷疑”,感到自卑。
這時候,父母應該及時,引導孩子走出這種負面情緒,讓他們知道父母是愛他的,是懂得他的,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并且認可他。
二、青春期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實驗:當人們將外在的情緒“捶打”回來后,他們會傷心的更加努力的工作,想要讓自己更加強大,但是事與愿違,他們反而會選擇更加墮落的方式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痛苦。
針對這個實驗,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人最終成為什么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的情緒。”
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們被父母“吼”時,內心的壓力,從來不會停止,并且會升級,變得越來越糟糕。
他們在父母吼完那一刻,反而感到非常內疚,只想趕緊躲在角落里哭泣,生怕自己再次受到父母的“吼罵”。
雖然“吼罵”看似效果顯著,但實際上,它帶來的傷害是非常隱秘的,并且往往會非常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那些從小就被父母吼罵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抑郁情緒,成為討好型人格,而且會變得壓抑自我。
一個人的人格,幾乎都是在童年早期形成的,它不僅影響著人的一生,還可能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2009年,哈佛博士斯泰羅,曾在《時代》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這項研究經歷了40年時間,研究人員發現:
2歲孩子的吼叫水平越高,他們的智商越高,并且情緒越激烈,成年后的反應速度則越慢。
吼叫本身就是一種壓力,而孩子的性格和心態影響最大。父母有沒有吼叫,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
心理學家發現, 人在成年后的性格差異越大,脾氣越大的孩子,長大后抗壓能力也就越差。
“有些父母吼叫是為了管教孩子,但不知道自己就是在吼叫中傳承了這樣的行為模式。”
“吼叫式育兒”的背后,其實是父母對孩子的不自信,對自己的不滿意。
“以暴制暴”永遠不是最好的教育,而是最愚蠢的教育。
父母的吼叫,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
“長期吼叫,真的能讓孩子“長記性”嗎?不可能!
著名心理學家麥克斯維爾·梅爾茲在《如何改變孩子的脾氣》一書中指出:
“一個人的大腦會被吼罵無數次,以至他的大腦中形成過度的‘口頭功能’,以至于他不需要去思考,也不需要去記憶。”
由此可見,父母的吼罵,是對孩子大腦的摧毀,對大腦是毀滅性的。
02 吼罵會毀掉孩子的大腦
哈佛醫學院附屬醫院做了一項研究:
研究人員對近千禧的嬰兒進行了一次腦部掃描,他們通過觀察發現,吼罵孩子的方式,與孩子的智力水平有很大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