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也可以很乖巧文案,但是并不一定一定就要聽話懂事,甚至父母會認(rèn)為孩子不聽話是正常的,這可能是孩子不懂規(guī)矩才導(dǎo)致的。
前幾天就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一名十歲的小男孩,因為過于調(diào)皮,不愿意去幼兒園,但是媽媽十分著急,于是就帶著孩子去幼兒園里面找老師,可是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他卻十分抗拒。最終,媽媽無奈之下將他帶回了家。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xué)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xué)提學(xué)習(xí)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dāng)然這件事的起因是男孩自己不想去幼兒園,而在幼兒園里卻惹了小朋友們的嘲笑,但是因為是小朋友們的原因,所以讓這個孩子沒有想要去幼兒園的想法,但是過了一會兒,他在門口看到了站在門口的媽媽,于是就拉著媽媽的手臂,站在媽媽的面前,請求媽媽帶他回家。
小男孩的媽媽一聽,感覺孩子和自己的交流非常的平等,并沒有指責(zé)孩子,還說了一句:“小朋友怎么不愿意和你一起玩呢?”
小男孩見到媽媽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
其實這時候孩子不愿意去上學(xué),也有很多原因。
比如說孩子之前在幼兒園受到了欺負(fù),或者是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他們并不是真的想要去幼兒園,只是他們害怕父母的責(zé)罵。
如果孩子實在受不了上學(xué)的這件事,有些家長就會給孩子請假,讓孩子去幼兒園。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如果孩子真的想在幼兒園里好好表現(xiàn),他們會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但是這種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
因為孩子會從家長的這種行為中感受到他們不被看好的感覺,他們會從家長的行為中,獲得自己不被看好的感覺。
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和幼兒園的老師交流,多和老師交流溝通,看看幼兒園里孩子們的表現(xiàn),
通過老師的反饋會更好地幫助孩子進入到幼兒園的狀態(tài)中,也能很好地塑造孩子們良好的個性。
家長要改變教育觀念,主動去適應(yīng)孩子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我們家長需要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接受“思想教育”。
但是在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里面,家長教育孩子是最為簡單粗暴,最為錯誤的教育方式。
我們最開始也會時不時地給予孩子一些物質(zhì)的獎勵,但是卻不知道這種獎勵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很隨意的就給孩子們送去一些玩具,或者是一些食品,這樣一來,孩子們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孩子們可能就會想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欲望,而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們沒有正確的去引導(dǎo),那么孩子的這種欲望就會逐漸的轉(zhuǎn)變成對于物質(zhì)的欲望,而這種欲望也會伴隨著對父母的”追求”。
“物質(zhì)欲望”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得當(dāng)?shù)脑?我們可以在未來的生活中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快樂,從而獲取更多的好處,但如果使用不當(dāng)?shù)脑?就會讓孩子們的欲望越來越大,欲望就會逐漸的變成了欲望,慢慢的孩子們也就會逐漸的沉迷于這種本該有的快樂。
所以我們不要一味的認(rèn)為”孩子們沒有這種想法就一定是因為他們不夠成熟”,事實上,孩子們并不是沒有這種欲望,而是這種欲望在滿足了他們,他們并沒有真正的快樂,也沒有真正的尊嚴(yán)。
在孩子們的眼中,最好的教育資源就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老師們在幫助孩子們找到正確的方法之后,他們才會知道”沉迷于游戲的壞孩子”,從而讓他們從虛擬的世界里走出來。
2. 幫助孩子認(rèn)識自我
“沉迷于游戲”會讓孩子們逐漸的迷失自我,在現(xiàn)實世界中無法獲得存在感,更加迷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為了尋找自己”沉迷游戲”的原因,我們可以幫他們認(rèn)識自我,
讓他們認(rèn)清自我,才能讓他們學(xué)會自我管理。
3. 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
游戲能夠讓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變得充實,為了能夠更加的精神世界的豐盈,我們家長可以讓孩子們通過自律和毅力的積累,更好的去擁有他們自己的人生。
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只要堅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就好。
不要將游戲看成洪水猛獸,孩子只有玩游戲才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我們應(yīng)該積極引導(dǎo)他們對學(xué)習(xí)的興趣,教會他們?nèi)绾卧谟螒蚴澜缋镒龀龈嗟倪x擇。
相信每個家長都能做到這樣,而且對孩子的教育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