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中學后家長得了焦慮癥
“孩子在上中學之前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可是到了中學就開始各種退步,經常做作業時就會邊做作業邊發呆,一堂課45分鐘左右,后面還有不及格,成績明顯下降。”南京市民夏女士告訴記者,這學期,孩子所在的六年級班上就發生了這樣的情況。“孩子不愿意跟我們交流,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有些很煩,但是我們要多注意,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今天,就讓我們從這位焦慮的媽媽的經驗性解答來看看家長們的焦慮都是如何衍生出來的。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朋友A,孩子今年初二年級了,今年過得還算是風平浪靜,可孩子的性情卻越來越像貓咪,時不時來點小火,讓她頭疼不已。
“孩子以前很乖,不管什么事情都和我們對著干,現在都不知道怎么辦了。”
其實孩子像這樣的表現并不是個例,很多孩子在進入初高中后就開始跟父母對著干了。
他們通常表現出來的是不聽話的狀態,與父母的關系越來越糟糕,動不動就頂嘴,根本無法正常溝通;有的孩子脾氣倔,做什么事情都堅持要和父母反著來,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而且特別叛逆,家長越說什么就越不聽什么,也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議。
這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不已,明明孩子在小時候就很聽話懂事,怎么越大越管不了了呢?
其實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一看,其實孩子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差,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更是對父母的抵觸情緒。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進入青春期呢?
1、家長習慣于對孩子進行說教
現在的父母習慣于對孩子進行說教,但卻忽略了對孩子進行說教,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這時候的道理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權威,而父母的說教和命令往往并不能引起他們的重視,甚至還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
其實父母可以和孩子交朋友,只有不想被父母所束縛,孩子才會在有需要的時候,和父母有求而有上進。
2、在家里的學習氛圍
有些家長在家里總是沒完沒了的玩手機,或是對孩子說:"你學習真棒,自己玩起來吧。""等等等""你還想不想繼續玩了?"等等,父母這樣的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壓力源自于父母,如果孩子學習壓力過大,就會出現不想寫作業,拖延的情況。
3、孩子有畏難情緒
對孩子來說,畏難情緒是一種消極情緒,一旦積攢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會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從而出現不想上學的現象。
當孩子出現畏難情緒的時候,家長也應該考慮如何讓孩子擺脫這種消極情緒,讓孩子早日成為一個積極樂觀、自信快樂的人。那么具體應該如何讓孩子擺脫這種消極情緒呢?家長又該怎么做呢?
4、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
生活的意義,是由很多時候無法改變的,要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就必須讓孩子理解學習和生活的意義,這樣才能讓孩子擺脫厭學情緒,并且重新愛上學習。
在實際的操作中,有很多方法需要我們去實踐。家長朋友們可以把這四個方法用在孩子身上,相信每個孩子都是“閃閃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