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懲罰什么好,哪怕再調皮,你都要問一句“孩子為什么不聽我的話呢?”
大多數家長,當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時,都會感到很憤怒,尤其在被孩子“威脅”的時候,這兩種方法都是不能讓孩子屈服的,否則就是“白熊效應”。
對孩子再寬容一些,如果孩子依舊我行我素,那就不是孩子不聽話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們的不聽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時候孩子“不懂事”不是態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
對于“孩子不聽話”,家長要注意,如果他們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家長就不要再硬性要求孩子去做,而是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如果他們感覺需要,家長可以在旁邊提供幫助,但是不要過多的干涉,因為你的介入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沒有被尊重,甚至還會有反感,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李玫瑾教授給出了一個建議:如果你的孩子做錯了事,不跟你溝通,你應該首先跟他把話說完,這不僅僅是為了父母的威嚴,也是為了他能夠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4
但是,溝通是有技巧的,如果你說了不聽,你可以試試這樣和孩子溝通
1、 這樣說
:“媽媽很愛你,如果你能夠認真一些,你以后就會少一些對媽媽的依賴,這個媽媽很不容易,你能不能跟媽媽說說說?”
孩子點點頭,他就跟那個女人說了,女人說的話,她其實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她繼續說:“假如你做的不好,媽媽會批評你,如果你做的好,媽媽會夸獎你,如果你做的不好,媽媽會批評你,那這個孩子就會覺得很不開心,他就會更不想跟你溝通了?!?/p>
我就跟這個女人說:“孩子他其實不傻,他心里也知道媽媽愛他,但是他不想跟你說,所以他不想跟你說。
媽媽要反思,你是不是對孩子了解的不夠,你有沒有去傾聽他,你有沒有去聽他的反饋,你有沒有去給他建議,你有沒有去引導他。
”
她就糾結了一會兒說:“我跟她溝通了之后,她說,孩子就是不聽她的話,我說那你應該怎么辦?”
我說:“你如果真的愛孩子,你可以跟他好好說話,你可以選擇跟他溝通,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她,也可以通過書信去傳達你的想法,但是你不要選擇性的把你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你可以跟他談談自己的觀點,但是一定要以尊重為主。
”
我們的人生之所以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時候就都是因為缺乏自我覺察,缺乏自我控制。
人只有自我覺察,才能明白自己內心的小九九九九,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為。
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可以多看一些有關孩子心理方面的書籍,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要學會和孩子共情。
比如孩子打翻了一杯牛奶,你可以說:“牛奶是不是容易碎?你看看能不能把碎片、碎片、渣渣都碎成渣渣渣?而且牛奶是很咸的,喝完奶茶后很容易變酸,牛奶是很容易就能喝到的。”
孩子犯錯后,父母不要一味指責,而是要共情
孩子犯錯后,父母會有很多情緒反應,大多數父母會生氣、憤怒,這些情緒會讓孩子產生誤感。
所以父母要對孩子有耐心,把孩子犯錯后的感受,和他站在一起,分析原因,讓他明白“錯誤不可怕”,只要做到了“知錯就改”,相信父母也會教育好孩子的。
第三,父母要做好榜樣,讓孩子懂得怎樣處理自己的問題
前不久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令我印象深刻。
父母齊明月是個特別叛逆的孩子,凡事都要和媽媽對著干,成績也不好,她只好認為媽媽喜歡妹妹是個“乖女孩”。
盡管媽媽一再強調,也沒用,在媽媽的嚴格要求下,她絲毫沒有改變,反而在高考結束后直接自暴自棄,整日離家出走。
很多父母把對孩子的教育,看作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想讓孩子在未來走入社會,立足于世人之上,掌握一種技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可是當他們長大之后,卻發現社會對他們的要求越來越高,難度也越來越大,很多工作讓他們不知所措。
而他們步入社會之后,卻發現社會對他們的要求越來越高,自己不應該有更好的發展,卻還在靠學歷來養活自己。
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已經非常常見了,在工作之后,能夠在家里有地位,但是沒有真正有一個好的學歷,卻總是會被人瞧不起,并且還要被人瞧不起。
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好好讀書,沒有過硬的技術,光靠自己的技能是無法勝任任何工作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使靠著自身的努力,也很難有大的成就。
那這樣的情況下,即便父母給孩子再多的愛和期待,也都無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接納,反而是一種壓力,從而更加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