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少年心理醫生 劉華
你覺得最近怎么樣才能收到好的咨詢效果呢?
◎ 作者:羔羊·白羽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 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做父母的,很容易就在心理上陷入到一種“受害者的焦慮”之中,而這種焦慮的感覺又會影響到我們,我們的孩子怎么可能沒有這種焦慮的感覺呢?
之前看到一個采訪,采訪美國的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
在兒童焦慮和抑郁的痊愈經歷中做過一個實驗,最后把孩子帶入了一個新的數字環境中。
這個新的數字環境,不像上面所描述的那樣,全新的環境帶給孩子的是一種控制感
。而在這個環境中,只有一個人扮演者,他們是旁觀者,他們才能判斷自己的狀態。
當然,這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讓孩子的情緒可以更穩定,有更多的安全感和獨立性。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能夠看到父母是怎么幫助他們的,他們也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納的,而不是只有一個評判,甚至是指責。
你的孩子也可以在各種情況下變得更加開朗自信。而這恰恰說明他們的內心是愉悅的,他們正在成長。
4.
此時此刻,你要保持冷靜,不要急著用語言和行動去制止孩子,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他們的身上。
讓孩子的情緒“看得見”,情緒也就會緩解,之后再和他們溝通交流。
5.
用“要素”去解決孩子的情緒
跟孩子溝通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從開頭到結尾,問問孩子自己的想法。
對孩子不滿意的地方,我們要善于用“要素”去解決。
不要用“要素”去解決問題,而是用“去甲”去解決問題。
那如果我們用“應該”去解決問題,我們得到的結果可能會完全不同。
“應該”是指父母態度要堅定,行為要果斷。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要把自己的態度和情緒分開,一來,父母讓孩子知道,這個事情是父母的事,不是他的事,他不應該由著父母來。
二來,孩子對父母的態度讓他們不信任。
父母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問題。
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就像是一面鏡子,能照出父母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行為。
“應該”也是一種“可以”。
父母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興趣,并且讓孩子學會堅持,這其實就是“可以”。
三來,人的潛意識,通過言語表達出來。
和孩子說話時,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聽。
學會認真,孩子才能學會沉穩。
學習的過程中,一味的打罵,只會讓孩子缺乏對學習的興趣,沒有學會去思考。
學習本身是一個很快樂的過程。
孩子學會學習,也會得到快樂,而我們家長對學習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的態度。
家長不應該是批判,“別人都是上課,你還在學習,為什么你不學習呢?”
我覺得我們要去引導孩子發現學習本身的樂趣,讓孩子從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如果孩子只是還在學校中,那么,就要讓孩子在“有愛,競爭”的環境下成長,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學會在競爭中“贏”,而不是被“輸”所蒙蔽,這才是真正的愛。
而我覺得,真正的愛不是給予孩子想要的,不是有條件的。而是無條件的、高質量的愛。
#04
對于孩子而言,如果你是他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如果你有獲得過愛的能力,是否能體會過被“別人家的孩子”所吸引?
我們為人父母,孩子從出生起,他們就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父母的行為習慣,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如何構建的?
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呢?
1.
肯定式教養方式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回到家后,看到的多半是爸爸在玩手機、媽媽躺在沙發上,一邊做事,嘴里不停地呵斥孩子,讓他們好好學習,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孩子接受了這種方式的行為,也會變得特別積極,不用學習,只要按時按量地完成作業就行了。
孩子確實也會好好學習,可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愛好,也許他們對學習并沒有太大的興趣,也許他們并沒有想過要為了這些而去努力學習。
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進行表揚、鼓勵,這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和孩子一起制定
計劃表,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記錄,根據每一項的得失進度,幫助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打分,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定制訂每項計劃,這是幫助孩子更好地實現目標的有效方法。
3、和孩子一起制訂
制定計劃表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特別是在孩子學習比較薄弱的科目上,制定學習計劃表可以有效的避免孩子因為無法完成而導致開學后的焦慮,而對于能夠更快適應新學期學習的孩子來說,家長的督促更要成為孩子行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