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表現為情緒波動,通常表現為孤僻、孤僻、不合群、社會適應不良、敏感多疑,多疑、不理睬人、缺乏自信心、依賴他人、比較容易激動、甚至離家出走,常常與父母和老師發生沖突、行為偏激。
:指患者在心境或精神活動出現異常的時候,其心境變化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
3. 與老年人相比,兒童青少年在情感障礙發生早期具有更強的隱蔽性。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中國學齡兒童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的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5.2%的兒童存在明顯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
另據研究表明,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其中,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去年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
其中,輕度抑郁檢出率為17.2%,重度抑郁為7.4%。
這個數據說明什么?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最后的機會,因此,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出現在這個年齡段前后差異的主要原因,也是家長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而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抑郁情緒發生的高峰期。
當孩子的狀態逐漸從低落轉為厭學的高峰期,有些孩子甚至出現了抑郁情緒,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時,就會出現嚴重的后果。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大、自我要求高、自我管理能力低,也會出現厭學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大多是與學習緊密相連的。
這時,如果孩子缺乏父母的關心、支持、鼓勵,就會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差,更不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更不懂得自我控制。
因此,父母一定要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變化,解開孩子的心結,避免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長期積累,直到越來越嚴重時,孩子厭學情緒就很難消除,甚至難以挽回。
反之,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處于負面情緒中,即使白天學習了,也不一定能吸收到知識。
這時候,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幫孩子調整好情緒,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讓孩子回歸到正常的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