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托班孩子不聽話?
某一年冬天,16歲的吉林高二學生小楓在食堂吃晚飯時,不小心摔碎了小手,老師立即通知家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急忙把小楓送到警察局,接到警察局后,發現小楓換上了紫色的球衣,父親的第一反應是:“你怎么搞的?怎么搞的?”
小楓的父親接著說:“我看見小楓手臂上有道黑道,扎了很多道,你是不是也扎了道?”
小楓的父親馬上反駁道:“我沒有,我家小楓是校車,撞到了校車上的欄桿,才算是自殘。”
小楓從那以后就喜歡上了自殘自殘,雖然這是一個小姑娘內心發出的吶喊,可父母不能理解,只會覺得她的傷口離我們那么遠。
實際上,小楓的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據小楓媽媽反饋說,她的女兒現在上初中了,小學還沒怎么樣,但自從上了初中后,學習成績就開始慢慢下降,因為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她就會拿起小楓的卷子給小楓媽媽看,嘴里還說著,我不知道我不想學習了,要是我考不好,你會不會失望啊。
其實,當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家長最應該做的不是指責,而是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面對,試著去分析孩子為什么沒考好,是不是沒認真聽講,是不是貪玩,想要多玩一會,還是作業沒做完,沒寫多少時間觀念。
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讓孩子知道,考試成績并不能代表什么,都是一時的,我們只有更認真聽講,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二、幫助孩子釋放壓力,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小楓媽媽很贊同我的觀點,她說:“對于我們上面說的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要鼓勵,而不是批評。”
“家長更應該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去認識自己,去調節情緒,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那才是正確的教育。”
“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別把孩子逼得太緊了,才會崩潰”
當孩子考砸了,家長不要指責,要理解、接納、包容孩子的情緒,用愛去引領孩子走出悲傷。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任何行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都是為了讓人感到快樂、滿足,只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快樂,就會產生一種“幸福感”。
孩子考試考砸了,父母要告訴他:“人生不是只有一次考試,人生很長,只要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成績一定會提高,只要我們考出好成績,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不放棄我們的人生,就一定會成功。”
孩子學習壓力大,父母要告訴孩子:“初中的時候,我不想學習,因為學習太累,我想玩,媽媽和爸爸答應我寒假讓我玩幾天。”
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父母不強迫你,也不說什么“你要努力學習,學好”,你做一個選擇就好,如果你做了選擇就好。
當孩子獲得了足夠的尊重、認可、認可、信任、肯定時,他們會主動學習,不需要父母操心,也很少被父母催促、批評、指責,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2、尊重孩子,不要老是管著孩子
什么是“尊重”?尊重孩子就是不要老是跟孩子在同一個頻道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對于孩子不認可的事,千萬不要去做,你要做,就是給孩子做好自己的榜樣,而不是把孩子跟你講的話當成耳旁風,這樣是不尊重的,你要說,你自己的事,自己管,就是最好的“對”態度。
3、不跟孩子嘮叨,就“嘮叨”孩子
孩子:“媽媽,我想跟你說個事兒。”
媽媽:“說。”
孩子:“媽媽,我想跟你說件事兒。”
媽媽:“你現在是不是學習時不時想跟媽媽說說說話?”
孩子:“嗯。”
媽媽:“那媽媽一會兒過來跟你說說說話?”
孩子:“媽媽,我想跟你說個事兒。”
媽媽:“媽媽想跟你說個事兒,你總是說個不停。”
孩子:“那我到陽臺上去蕩秋千,你總是進來。”
媽媽:“你總是進來。”
孩子:“媽媽,我不想跟你說了。”
媽媽:“你總是進來,為什么不跟我說一聲啊?”
孩子:“因為我不想跟你說話。”
媽媽:“兒子,媽媽想跟你說個事兒,我在想跟你說個事兒。”
孩子:“媽媽,我今天在學校受傷了。”
媽媽:“哦,那你受什么委屈了?”
孩子:“我受不了了,我想要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