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總是發脾氣不聽話,不知道原因,家長又該如何跟孩子相處?
為什么孩子總是不聽話?為什么孩子總是“皮”?
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和孩子最親密的人,只要能及時覺察到孩子的變化,并采取有效的辦法與孩子進行溝通,那么,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反之,就會有很多矛盾與沖突,比如:作為孩子最不喜歡、最反感的父母,用指責、否定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的表現可能會南轅北轍。
實際上,想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應該要學會4個溝通技巧。
親子溝通技巧1:尊重孩子,聽孩子說話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的感受,你怎么樣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怎么樣回饋你。”
所以,要想孩子聽你說話,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輕視孩子的感受。
《怎么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讓親子溝通不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全家的問題。
學會傾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管孩子的想法怎樣,家長都要耐心的傾聽,不要總是一味的反駁,批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傾聽是一種平等交流,要懂得傾聽孩子的想法,聽懂孩子的訴求。
學會傾聽是一種尊重孩子的表現,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要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認真的聽孩子講,哪怕你的觀點不成熟,但是孩子會聽,因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要學會傾聽,讓孩子獨立思考,這樣孩子才會和你相處,有想法才會和你交流,才會和你溝通。
這四點建議,為了孩子,家長還是要堅持起來,做好準備。
1、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認為孩子沒有思想、沒有翅膀,將來自然就會“自食其果”。父母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等他羽翼豐滿了,自然就會懂事了。其實不然,你現在的所作所為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也會毀了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性格,對待孩子要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他的教育方式。
2、懂得與孩子溝通的藝術
記得我在小時候,有一個同學,性格十分暴躁。她特別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父母教育她的時候,她就像是一個“跟屁蟲”,以她爸為名,遇到困難也只顧著自己哭,甚至有時候還會因為被打的原因,故意跟父母對著干。可是,她爸脾氣一上來,她就會說:“你打回去,我不怕!”
我很心疼她爸,從小到大,在她身上,從來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教育。她從小被爸媽當作“大人”對待,從小就在模仿式長大。所以,她即使在社會上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也不妨礙別人對她好。
一個男人一旦生氣,他身邊的人會不知所措,所以,她的潛意識里只有憤怒和自責。所以,她在外人看來,會發脾氣、會揍人,卻不會愛。
有一天,她睡著后被老公瘋狂揍了一頓,包括號剛開始講的時候,老公在旁邊被打擾到,她大哭不止,但被嚇得不行。老公回來后,我對她說:“你今天心情不好,揍了你,媽媽很心疼,你肯定也很內疚,爸爸不知道這件事,也不知道這件事,你可以理解爸爸,爸爸也不知道,你很委屈,很難受。”
這個時候,他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爸爸太兇了,爸爸愛媽媽,才會如此縱容自己。
想起前段時間,輔導作業,崩潰的女兒摔門而去。
原來,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老公看到她近在咫尺,就想讓她看一下。
女兒慌張的說:“爸爸你看看,我就看一下!”
在女兒愣了一會之后,老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抬起頭來對女兒說:“你怎么這么快?都坐了一下午了,快一點了。”
女兒拿起手機說:“爸爸,你就讓我再玩一會兒。”
看到孩子累了,爸爸帶著女兒去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給女兒規定了一個時間。
等女兒坐在沙發上,爸爸從口袋里拿出一個游戲機,對女兒說:“你看這個游戲機,已經玩了半個小時了,快去睡覺!”
女兒臉上的表情稍微有些開心,但是說到最后,卻不愿意停下來。
爸爸說:“我不想睡覺了!”
女兒聽到爸爸話語后,有點不高興了,想到自己明明要玩游戲,爸爸卻說她:“我們先睡覺,一會兒吃飯,不然你明天開始游戲就打不開了。”
爸爸沒說什么,小女孩在床上翻來覆去,直到睡覺時間到了還沒有停下來。
于是,爸爸說:“我們已經說好了,七點半就起來了,可是女兒還在床上不起,怎么辦?”
“按時睡覺的話,可能就不會這么鬧了,你快點起床了!”
爸爸一邊催促著小女孩,一邊把小女孩拖到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