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安和焦慮是因為環境的不穩定,身邊的人都對孩子憂心忡忡,父母的情緒都會被孩子映射出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那些害怕的,都會被強化成一種心理暗示,孩子對未知的恐懼就會不斷放大。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些孩子總是認為父母所說的話,只是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必要去批判和指責他們。
但,有些父母卻不會這么認為,他們會對孩子說:“你們總是那么膽小,那么膽小,我覺得我也很擔心。”
他們會耐心開導孩子,并在孩子焦慮的時候給他們講一些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故事。
那些看起來總是在描述和描述生活的事物的孩子,其實更像是在說父母對自己的感受。
父母的每一句話,都會慢慢瓦解孩子內心的那些脆弱,最后他們只能活成那個父母說的樣子。
只有在真實的生活中,才會慢慢學會去愛人。
教會孩子去照顧自己
就像在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很想和好朋友出去玩,但是媽媽宋倩不同意,為了讓女兒喜歡進更好的高中,逼著女兒重新學習,最后還是改成了抑郁癥。
宋倩沒有跟女兒喬英子道歉,反而覺得這是正常的事情。
當宋倩逼著女兒寫作業時,一心想著讓女兒英子快點完成,將來考個好大學。
英子還想當宇航員,但宋倩非要讓英子參加馬拉松,就是因為她覺得她的愛會給女兒帶來不好的影響,讓英子對母親的愛產生一種恐懼感。
很多父母的喜歡,更多的是體現在愛的名義上。
比如,當孩子考了高分,就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是應該的。
當孩子參加比賽,取得好成績,又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當孩子考試失利,又會認為這是普遍的,是社會問題,應該給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卻不知道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當孩子表現優秀時,父母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是應該的,但實際上會在心里認為孩子已經是自己的驕傲,為了證明自己的“優秀”,孩子們便失去了努力學習的動力。
而對孩子來說,在父母這種內卷的潮流之下,孩子們需要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能夠提升自己的成績,所以說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會采取的辦法就是"給孩子制造"動力"。
然而這種方法并不能很好的發揮孩子的潛力,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自信。孩子在父母這種"內卷"的潮流之下,他們能夠自發的熱愛學習,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學習上,而不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去學習。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會不斷提高。如果你的孩子很有學習動力,并且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會很好,那么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會變得越來越好。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并不想學習,那么他們就會在學習過程中付出很多的時間,但是沒有辦法使得時間變得更好。
最后他們可能會把進取心放到其他的事情上,也許孩子會認為自己不行,而且每天都會學習,但是在努力的過程當中,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好,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也會獲得一些積極的情緒。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學習成績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很可能是學習環境太差,或者是沒有找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才會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不理想。那么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要學會如何去幫助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去埋怨孩子,畢竟我們也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所以也是知道怎么樣才能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學習。
那么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要做出相應的行動了,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學習,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去解決問題。
很多的時候我們要做到,但是我們也不要對孩子過于溺愛,因為溺愛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孩子的競爭意識,家長要培養孩子競爭意識,但是我們不要過分的去讓孩子去競爭,因為競爭其實是非常殘酷的,而且競爭的結果并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不管不顧,不管不顧。所以當我們要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感覺到我們是在為他著想的,這樣他才會覺得有存在感。
三、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競爭意識
1.讓孩子多參與
在競爭的時候,孩子會產生一些壓力,如果讓孩子適當參與進來的話,孩子會變得更有競爭意識。比如讓孩子自己去房間里寫作業,在客廳里寫作業,我會建議孩子先寫作業,然后再去玩,如果孩子對我說,我不會寫,我還是讓他先做完,以便可以有更多的玩的時間。這個時候孩子的壓力,就是我們把孩子的壓力從那里放到了一邊。
2.明確責任
孩子一旦放假了,會有一段時間的放縱,如果這段時間內還沒有做到學習上主動學習,那么孩子也會在放假期間產生很大的挫敗感,因為沒有一個假期的學習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