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媽媽體罰了,為什么媽媽總是體罰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心理有什么影響?
其實體罰對于孩子的傷害不是立竿見影的,如果媽媽體罰孩子的頻率不高,對孩子的傷害不僅僅是心理上的傷害,也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影。
尤其是在孩子淘氣,爸爸媽媽總是體罰孩子的時候,會形成孩子自卑的心理,并且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性格,這樣對孩子心理會有什么影響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二、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1.情緒壓抑
孩子長期被家長體罰,會讓孩子產生一定的恐懼感,性格會變得內向,內心敏感。
當孩子產生心理陰影以后,孩子便會產生自卑心理,一旦形成不良的性格,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2.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現在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孩子獲取信息的途徑非常的廣泛,但是,很多家長卻在孩子身上找不到合適的辦法。
其實現在的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而“望女成鳳”
這個想法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有些父母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3.過多的干涉
現在的父母都很少有能力,所以,他們會盡全力的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更優秀。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總是特別的強勢,想要孩子乖乖聽話。但是,家長的“強勢”教育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第一,孩子會變得自卑
父母過度的干涉和控制,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即使孩子很優秀,但是他們也很難變得優秀,即便是父母會對孩子的努力給予過多的關注,也會讓孩子無法變得更加優秀。
第二,父母過度的干涉和控制
父母一直都是孩子成長的引導人,他們從最初的一種依賴,到獨立,父母無法取代。父母的過度的控制和過度的控制,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而強勢的父母只會讓孩子走向叛逆,他們要反抗得越激烈,他們就會越叛逆,和父母一樣。
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并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出于對孩子的保護,這種愛是假的,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控制欲。
如何避免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呢?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首先,要做到這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短處,父母不要過度的關注,更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要知道,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其次,要培養孩子的忍耐力。
忍耐力,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能力,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培養一個孩子的忍耐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導孩子學會忍耐,所以,培養孩子的忍耐力,首先就要讓孩子學會忍耐。
之所以說,忍耐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讓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東西。
因為意志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是生存所必須的。
所以,培養孩子忍耐力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的不是批評,要的是具體的幫助,而是可以從他的行為中,去發現ta的思維習慣和態度,幫助孩子慢慢的改變。
著名的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只有足夠耐心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6歲前,請多對孩子耐心一點,孩子的未來才能更好。
02
父母越吼,孩子越差勁!
俗話說:“人的大腦越聰明,越聰明。”
聰明人之所以變笨,往往就是因為他們比一般人聰明。
從腦科學角度來說,人的大腦分為兩種,一種是本能腦,一種是理智腦。
本能腦負責思考、控制情緒、控制沖動。
理性腦負責想象、規劃和解決問題。
當理性腦被耗盡,就會轉而去做一些“少而精”的事。
比如上課走神,寫作業拖拉磨蹭,寫作業磨蹭,玩手機、看電視,打游戲,這些行為就屬于本能腦的“懲罰”。
然而,大腦的“獎勵”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需要體驗、判斷和領悟。
因此,當孩子做一件事沒做好,沒做好,大腦里會出現“懲罰”的信息。
一旦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體驗到了挫敗、羞恥和絕望,那他就會停下來,更加“容易”。
而對于很多事情,大腦的獎賞中樞,也就是“快樂中樞”。
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懲罰”了。
“懲罰”時大腦就啟動了“快樂中樞”。
“痛苦中樞”是孩子大腦里的中樞神經系統,它的作用非常簡單,主要是防止大腦受到傷害。
人的大腦的海馬體是專門負責學習的,而人在學習的時候,海馬體也是最靈敏的,海馬體的確確是最快的。
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或者做錯事的時候,會忍不住吼叫,打罵,孩子慢慢的就形成了“害怕”這個字,以后再也不相信家長,對家長的話也開始不耐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