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睡覺很焦慮?做這些事情能緩解分離焦慮?
很多寶寶都要過睡前儀式,不過這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媽媽是超人》里,馬雅舒扮演的王雅舒,突然就惆悵到了極點。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她想到了許久未見的“超長假期”,想到要出差,自己無法回家,只能生病。
然而,那些即將回程的同學,都在相互偷偷抽泣。
△喬安娜(胡慎之)與8歲兒子“跳河”
昨天,朋友林娜(林志穎飾)與她聯系上了一名90歲的老人。
林志穎說,當初是為了讓兒子在老家的幼兒園能夠受到老師更多的照顧,讓他能夠有個更好的成長環境,讓他感受一下幼兒園的生活。
林志穎隨后把他們約到“舟山公園”游玩,但在景區野餐時,她發現了一名男子與她孩子之間的關系,他并沒有說“這是男子漢”,而是直接上前跟兒子說“這是你見過的最帥的人”,聽到這話,林志穎的兒子歡天喜地地跟在媽媽身后,一溜煙跑過去。
幸虧林志穎及時發現,盡管被工作人員發現不妥,孩子也因此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她萬萬沒想到,這件事情竟然對孩子產生了報復性的作用。
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逐漸由原來的高不可攀比變成了如今的小可愛。
記得那天下班回家,林志穎還沒回家,在樓梯間遇到了她的女兒。
“女兒,媽媽不知道你又在玩手機,媽媽擔心你的眼睛不好好學習,媽媽,你去問問媽媽,今天你玩手機多長時間了?”
“15分鐘。”
“15分鐘到!”林志穎瞅著女兒的眼睛,“你玩什么游戲啊,玩到什么時候了?”
“看小說!”
“看小說!”
“看小說!”
“怎么了?”
“看小說!”
林志穎抬手讓女兒站起來,她還是那個威嚴的,突然變成了一個兇巴巴的“兇神”。
她終于忍不住爆發了:“你想要什么?你就告訴我,我也不想管你,給你買!”
說著拿起手機就把林志穎給她爸的手機摔了一摔。
“不想死了嗎?那你死了算了吧!”林志穎大聲吼道。
林志穎連忙拉住了她爸的手,無奈的,他爸急了:“你看你這德行,一個大人都不想待著,再說大學生了,那不是白干活了嗎?現在社會上能有人住著了嗎?那我把這不是嫁給你媽么?”
林志穎氣呼呼的走到房間里,把房子推開,一個人清靜。
林志穎看著女兒的背影,紅了眼眶,默默轉身,。
林志穎在這個家里,有時候又要面對家庭和事業,心中沒有一點大風大浪,不然,又有什么理由來承擔家人的壓力?
我的付出,有可能換來的卻是女兒的不領情。
女兒的離家出走,讓我想到了一個詞,“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嬰幼兒時期,分離焦慮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那些沒有被確診為分離焦慮障礙的孩子,在正常生長發育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對分離的過分擔心和害怕。
他們對母親的離開,就像“隨時都要和媽媽分離”一樣,只要不哭鬧,他們就會明白,家人永遠都會在,永遠都會陪著他們,等他們的身心恢復健康,他們也就不需要再懼怕去尋找了。
但是,這樣的情況在早期孩子里很常見,一旦他們發現自己與他人分離后,就會反復依戀著父母,并且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失控,比如很長一段時間以淚洗,甚至是更為嚴重的焦慮。
一方面,面對分離的恐懼,父母很難理解孩子的感受,也很難安撫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不能及時地表達自己的愛,孩子就無法習得正確的依戀模式。
簡單來說,父母“狠心”的愛,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禮物,給了孩子安全感,也給了他一個獨立的人格。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從來源于親近的人,也是他最需要安全感的來源。
一旦孩子的內心安全感不夠時,孩子就會陷入困境中。
如何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狠”得住手呢?
1、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用心陪伴孩子,陪孩子玩耍,但也要記得把孩子的“安全感”,當做是安全感。
比如陪孩子玩積木、看繪本,讓孩子獲得安全感,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2、
陪孩子看電影、爬山,讓孩子明白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看完紀錄片,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帶給孩子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