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一夜不讓睡覺,天天要跟媽媽斗智斗勇,全家人都說不聽,都急死了。
讓我痛恨的是,我以前和兒子總是因為他倆睡覺這件事兒吵鬧,弄得我們之間的關系鬧得不可開交。
最近,我就在想,這究竟是什么原因?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為什么他越來越不愿意睡覺?
難道他在學校不好好聽講,晚上到了凌晨才睡,而且經(jīng)常要玩手機,這不是“故意作對”嗎?
為什么他到了晚上反而不肯睡?
難道這不是他“作對”的表現(xiàn)嗎?
真的是他“作對”的表現(xiàn)嗎?
一、為什么越催越磨蹭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白熊實驗”。
實驗進行了很多次,有些孩子“奮起反抗”,而有些孩子“懦弱”、“笨”、“拙”、“拙”。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就是越是催促,孩子們越是放棄,其實孩子需要更多的是家長的關愛,家長只有蹲下來,平等的和孩子交流,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成為孩子的“朋友”。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zhì)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
父母更需要對孩子有信心,而不是對孩子失望。
“贊許”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父母只有內(nèi)心充滿了孩子的自信,才能跟孩子更好的溝通。
【4】
如果父母的表揚也算不上“夸獎”,那么父母怎么表達才算是“鼓勵”呢?
很多父母覺得表揚和鼓勵有什么關系呢?
這里所說的鼓勵是指的是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很棒,你很聰明,以后一定要多夸獎你的孩子。”
而不是表揚和鼓勵都是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和否定。
孩子們都會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會觀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孩子的社交方式通常就是“夸夸其談”,在社交場合表現(xiàn)出自信,這樣才能顯得更有底氣,更有底氣。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在“夸夸其談”的教育里,父母的肯定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他會覺得自己的能力能得到父母的肯定,他才會更自信。
【不懂換位思考】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會頂嘴是一件小事,所以有些時候就會反駁,但是在他們嘴里,卻又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不懂”,他們會說:“我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就是懂事了,你怎么不去反駁!”
但是這時候的孩子,通常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做錯了,很容易跟父母頂嘴的。
【叛逆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如果父母沒有進行正確引導,有的孩子會比較容易叛逆,他們進入“叛逆期”之后,對什么事情都是破罐子破摔,學習也會越來越差。
【父母的“暗示”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決定了孩子會進入“叛逆期”。
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是對所有的事情都不知道,而是家長的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一點點的走偏。
孩子是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的,所以,家長們會習慣性的對孩子指手畫腳,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
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心理。
因為,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認可的時候,他就會對父母心生不滿,因為孩子覺得父母不認同自己,然后他就不想跟父母好好說話,寧愿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關上房門也不愿意跟父母溝通。
特別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把話語權(quán)交給孩子,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被重視的。
孩子有了認同感,才會愿意和父母溝通。
孩子對父母的不認同,往往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
如果父母聽完孩子的話,有了行動,那么孩子們就會覺得父母是理解他的,父母是在乎他的。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跟父母疏遠,然后就會厭學,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父母就會覺得孩子叛逆,不聽話。
實際上,叛逆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zhuǎn)折期。
從小學階段的“問題”,到中學階段的“主導”,孩子的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增強,所以,“反抗”這個詞,本身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的最困難的時期。
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反抗”,造成的影響
1、給孩子性格帶來陰影
孩子到了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變化,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我意識,父母會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管控孩子了,孩子不像小時候那樣乖乖服從了,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反而喜歡跟父母對著干。
一旦孩子出現(xiàn)了叛逆的現(xiàn)象,父母也會很著急,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如果父母不能夠理解孩子叛逆的行為,孩子很有可能會變得暴躁、抑郁,有可能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