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性焦慮的孩子多見于哪些家庭?
長期焦慮的孩子是怎樣的?
家長往往會說:“你別和成績差的孩子玩”。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考多少分都不會,考不好就會揍你”。
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孩子的焦慮程度高于成年人,也是我們從祖先,進化過來的,總是有一種能力強大的傾向,對未來適應生活的威脅性也比較大。
那為什么會有這種能力強大,這得是因為,基因在基因層面的影響,而社會環境在基因層面的影響。
也就是說,孩子的焦慮根本就是心理因素起的作用。
但是現在大多數家庭的孩子所處的環境,學習的競爭壓力,對未來的焦慮,不正是因為家長們的教育焦慮嗎?
于是,當孩子達不到預期的標準,家長們的焦慮就會不斷攀比,從而形成焦慮。
孩子從家長的口中聽到的信息是:
“爸爸媽媽媽愛的不是我,而是成績。”
“成績很差的我在班級里排名倒數第一,是因為他們的要求太高了,總是希望我是第一。”
“排名倒數第一,也是因為他們根本不關心我!”
“考第一,也是因為愛!”
父母的愛就是無條件的,無論成績好壞,爸爸媽媽永遠都愛你。
因為這些“愛”,會讓孩子有恃無恐,但不被拋棄,只有愛是不夠的。
只有他擁有了這些,才能真正建立自信,才能擁有最幸福的人生。
我們永遠不要覺得我們愛孩子,就是偉大的。
當我們把這個概念,對孩子,多一份用心,少一分責備,孩子就會擁有無限的可能。
作者簡介:
Liliane ,富書專欄作者,一個堅持讀書寫作的堅持踐行者,一個堅持對自己信念的追隨者,一個被婚姻、婚姻、家庭影響最多的90后,一個忠于自我的自愈者。
注: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心若未來”(ID:mombi),世界上有三種關系:父母和子女的關系,親子關系,與婚姻關系,與自我成長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