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持續穩定,已逐步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面對升學競爭,家長們也在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時有發生。2021年7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說。
據全國婦聯發布的《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顯示,在我國,預計2020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的普及率為94.9%。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也強調,要加大對學生抑郁癥患者的關注,對校園抑郁癥患者進行預防和干預。
那么,什么是抑郁癥呢?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屬于心境障礙中的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臨床特征主要有以下幾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1、心境障礙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觀的心境低落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厭煩,甚至悲觀厭世。有的表現為覺得活著沒有意思,悲觀厭世,痛恨父母,有的甚至選擇自殺。
2、思維遲緩
思維遲緩是認知功能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是認知功能發育障礙的主要表現,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腦子像涂了一層炭”。有的則是反應遲鈍、思維聯想困難,記憶力明顯下降,學習效率低。
3、意志力下降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學習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動減退,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即自覺地看書、看電視、玩手機,經常寫作業、學習時間長了,也覺得疲憊不堪,提不起興趣,覺得學習沒意思,甚至出現學習障礙。
4、軀體不適
主要表現為頭疼、肚子疼、胃疼、惡心、心慌、出汗、尿頻尿急等。
5、精力減退
晚上難以入睡,早晨起床后就覺得體力不支,昏昏沉沉。
6、對原本喜歡的東西也毫無興趣,甚至連吃飯睡覺都沒有興趣。
7、消極觀念喪失
覺得生活毫無意義,無意義,對以前喜歡的事物也不再感覺到強烈的興趣。
7、自殘自殘
自傷自傷嚴重破壞毀損的行為,可對他人造成的精神刺激嚴重破壞,有自殺觀念和行為。
有研究顯示,青少年自殘自傷的意念與自殺的風險,顯著相關。
攻擊性行為高的孩子,易患注意力障礙、多動癥和抑郁癥,情緒障礙遠高于一般人群。
4、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
盡管壓力事件往往比自殺更可怕,但是如果只是感到恐懼怕,甚至自殺未遂,只能自殘,自殺未遂,則是為成年人所致。
如果把這些不良情緒帶回家,長期生活在不良情緒狀態下,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造成傷害。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躲貓貓”,當孩子“躲藏”到父母的懷里,又發現孩子身上有類似的危險行為時,可能會大發雷霆。
如果孩子長期這樣,長期處在危險的環境下,他們很容易受到威脅或傷害,被“可怕的雙相情感障礙”所傷。
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相處?
1.做好日常生活規劃
為了幫助孩子平穩渡過難關,父母可以做好日常生活的規劃。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一天中,除了必要的學習和娛樂,他們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與朋友進行溝通交流,培養共同興趣愛好等等。
此外,父母還應該提高陪伴的質量,在孩子成功時,要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勢,引導孩子獲得成功。
2.適當放手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意識,父母需要適當放手,學會讓孩子獨立去做事情,不要緊緊抓住孩子的學習,同時也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只要適當的提醒就可以了。
3.尊重孩子隱私
當孩子有厭學情緒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盡量不要侵犯孩子的隱私。孩子在青春期有叛逆的苗頭時,父母要“以信任、尊重的態度去溝通”,而不是“隨意的詢問”,不“隨意的”。這樣就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間,讓孩子在一個獨立的空間里成長。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遭遇很多的困惑和問題,就像酸甜苦辣都是酸甜苦辣咸的煙火一樣,家長不應該一味的去“管”孩子,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一個空間,而是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給予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能夠有自己的秘密,這樣就不會讓孩子有太多的煩惱。
今日話題:您的孩子多大開始對異性感興趣了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