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怕事遇事就很緊張焦慮?這可能是因為在乎他人評價,這種本能的情緒令孩子更加傾向于通過退縮逃避來避免,當孩子越恐懼就越不敢去嘗試時,他就越不想去嘗試。
問題二:孩子羞怯愛哭
小雨媽媽說她家寶寶最近怕生了,為此她沒少給寶寶講道理,可是寶寶就是不聽。讓她頭疼的是寶寶上了幼兒園以后,卻總是愛生氣,只要不是生病的事情,不喜歡就不去上學。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雨媽媽帶著寶寶去了多家醫院,醫生都說孩子的性格比較膽小,而且平時總是黏媽媽,有時候一整天都不肯睡,小雨媽媽非常著急,可是又無計可施,只能帶著小雨去兒童醫院檢查,醫生還說小雨很喜歡黏人,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關于孩子的性格養成,很多家長都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是孩子年紀還小,黏人只是成長的一個表現,其實不然,一般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上幼兒園以后,幾乎就會以自我為中心,無論大人說什么就是什么,不管是做什么都是第一時間哭鬧著不愿意去做。
小孩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性格培養方式,性格的形成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這些習慣是很難改變的,也是很難改變的。
03 孩子性格不同,導致孩子愛黏人的原因是什么?
作為家長,如果想要自家的孩子更加的懂事,那么就要多花時間來陪伴孩子,了解孩子,不要總是想著孩子什么時候就懂事了。
其實孩子黏人,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內心不安,他們不明白照顧好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沒有時間來陪伴孩子,所以需要時間來幫助孩子適應和處理自己的分離。
如果想要孩子更加的獨立,那么在孩童階段就應該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慢慢地適應。比如,孩子想要媽媽陪著睡覺,可是媽媽卻沒有睡著,那么孩子就會覺得媽媽是在騙自己,而不是自己獨自一人。
孩子黏著媽媽是正常的,當他們逐漸長大以后,也會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陪伴。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其實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但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會通過黏著媽媽來引起媽媽的注意,想要媽媽多陪自己一會,只有在自己餓的時候才會乖乖的等媽媽。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也可以一起參加一些親子活動,這會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
2、自我探索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是不是經常會喜歡一個人呆在角落里,想要一個人呆著。
因此,家長要明白,在孩子獨處的時候我們不能總是把他圈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讓他可以在那個空間里來進行自我探索。
孩子的空間太過狹小,所以父母可以給他留出一個獨處的空間,讓他在那里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不要整天圍繞在孩子身邊。
孩子沒有自我探索,只是父母的保護傘。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孩子會從家庭外尋求保護,而不是因為父母的保護傘,他們會刻意對抗父母,在各種叛逆的行為中,形成一些我們聽到的不良行為。
而父母只看到了他們的行為,并沒有看到他們行為背后的動機,他們就會采取錯誤的方式。
我們不要一味地看到孩子的行為,也不要給他們提供可供他們表達自己的方式。
父母在成長中,應該認識到,我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不要讓孩子過多地去依賴父母。
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當他們想獨立時,他會變得不聽話,表現得很“叛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02
5個正確的方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心理健康問題。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過程,是孩子生理、心理上都會經歷巨大變化的時期, 父母要重視起來。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成功。
孩子如果有自己的目標,比如想學習鋼琴、繪畫、游泳等,父母不要一味的強制,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要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父母要允許孩子在一定范圍內自由選擇,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并且能夠承擔相應的后果。
其次,父母要鼓勵孩子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不要太過于擔心,鼓勵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把成績提上去,而不是為了獲得父母的獎勵。
這樣的話,孩子才會更加有自信心,才會有勇氣去完成學習任務,因為父母的鼓勵,讓孩子充滿了動力,從而學習起來更有勁!
3、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學習雖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這也是一件好事。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就感,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在學習中也就能夠更加專注,更加認真地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