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青少年心理學
的理論為證。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則報道: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14歲少年因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到老師批評后竟然自殺。
這樣的孩子他們已經成為了手機的奴隸,一旦擁有手機就會離開父母的懷抱,就會不務正業,沉迷于手機的世界。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想要讓孩子少玩手機,就要多陪陪孩子,與孩子一起看有益的書籍、期刊,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玩游戲,家長要多和孩子談一談學習,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變得充實起來。
案例
手機控
四歲的女孩愛玩手機,不愛學習。
媽媽說:“她平時很少帶她出去玩,難得帶她出去玩一天,她還要玩手機。”
媽媽說:“那手機是你的同學嗎?我說:“你同學就是你的同學,你同學媽媽就是你同學媽媽。”
孩子說:“是啊,也不知道怎么辦。”
媽媽說:“既然你同學的媽媽都沒有管你,你自己不去上學還好意思不去學校?你自己看吧。”
孩子說:“可是我們班有個同學一直不讓我們管他,他爸爸媽每次都不管。”
媽媽說:“其實我一直都是這么認為的,你看吧,你同學的爸爸工作那么忙,哪有時間管你。”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受不了了,嚎啕大哭,直接撕心裂肺的哭了起來。
孩子媽媽好說歹說,實在不行就直接給孩子說:“不去了,我不去上學了,上學就沒有任何用處。”
于是孩子被困在了這種悲傷中,對上學也越來越抵觸,甚至討厭上學,開始自暴自棄。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出現了厭學情緒,我才知道孩子不想去上學,是因為他之前有過無數次逃學的經歷,所以我才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表現感到深深地焦慮。
02
我一直在思考,孩子到底是怎么了?為什么會這樣?
孩子到了學校,究竟是要學什么?
我一直想知道,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小學生活過得快樂不快樂,他為什么會厭學?
到底是因為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到底是因為他們的性格有缺陷,還是什么原因讓他變得如此?
先從孩子厭學的五大原因說起。
一、孩子厭學的五大原因
1.當他遇到困難時
“我的能力就是不夠,我也很努力,為什么成績就是上不去?”
有些孩子聽不懂老師的話,但其實他也并不是真的努力,而是需要安慰。
比如:“孩子,我看到你今天很認真地在學習,我相信你一定能學會的,我想你一定能做到。”
“我看到你在玩游戲,你也想去看書,但是作業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寫的。”
第二種情況:
孩子作業寫得慢,在學校被老師批評。
我問孩子:“你是因為寫作業感覺到壓力很大嗎?”
孩子說:“是的。”
我繼續問:“那你覺得學習壓力大嗎?”
孩子想了想:“學習壓力大,寫作業速度快。”
我又問:“那你覺得學習壓力大嗎?”
孩子說:“沒有。”
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感覺是自己說出來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說出來的真正的原因,所以,我會建議:“你先告訴媽媽,你說出來的這個字感覺到壓力是什么?”
因為我知道這個字很難理解,于是,接著我就和孩子說:“如果你這樣說,媽媽就不知道你的感覺是什么?”
孩子很開心的說:“很難受。”
我接著說:“媽媽就知道你是不想寫作業,所以我才會批評你。”
我聽出來孩子很高興,他有了被理解的感覺,這時候孩子情緒就平穩了很多。
他說:“我以后再也不想寫作業。”
我微笑著說:“孩子,媽媽知道了,你不想寫作業,有很多原因,你可以和媽媽講講,或者媽媽陪你散散步嗎?”
孩子放下手機后,開始寫作業。
我沒有去責罵他,而是詢問孩子為什么不想寫作業,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他鼓勵。
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得不到支持,他就會本能地放棄,逃避學習。
那么,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鼓勵他把學習變得有趣。
我和老公從來沒有逼迫孩子學習,只是陪著孩子做了解難題,一起探討難題。
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作為孩子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也是一次次犯錯,我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的爸爸,我們也是第一次,也是需要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
愿我們的孩子都能在這個關鍵時刻發現自己的長處,在成長中迎來一個又一個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