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詞語形容不聽話的小孩子,估計都和形容不聽話的小孩子沒啥關系。
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小女孩在醫院住院,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被她拽著進去,媽媽哭著說:“等一會,你的醫生來治你,你給我打針!”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種恐嚇型的謊言,大多都是父母通過對孩子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導致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事實上,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時,很多父母都容易把孩子想象成只是孩子而已。
那孩子為什么會想象力總是遭到父母的恐嚇?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孩子在3歲左右的想象力就已經開始產生。而父母通過一些形象或者故事情節的表達,會讓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有的時候,你以為孩子在亂涂亂畫,實際上是因為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發育比較快,孩子的大腦在用力的加工,把這個動作變得更加細致入微,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特別的聰明。
父母的這種說法,會讓孩子的想象力變得更加的豐富,他們不需要父母過多的擔心,只要有這種感覺,孩子的大腦就會自動的把這種行為轉化為”我要學著做”””我能把這個事情做好”””因為我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好”””因為我有這個能力”。
所以說,父母要懂得去觀察孩子,看看孩子在做什么,在做什么,而不是盲目的打斷孩子的思維。
3、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當孩子做了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學會去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有能耐,但是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也是培養孩子能力的過程。
如果父母總是糾結在孩子的錯誤中,一味的打罵孩子,父母的這些行為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并不是愛自己,而是在虐待自己。孩子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變得越來越自閉,不愿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也容易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4、避免吼叫孩子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容易吼叫,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加的沉默寡言,不喜歡與人交流,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可能會逐漸變成一個“不尊重人”、“不尊重人”的人,這樣的孩子長時間的在社會中,被欺負的話,可能會非常的自卑,沒有辦法變得更加優秀,所以家長要避免吼叫孩子,不然家長自己也會變得焦慮。
三、如何避免吼叫孩子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吼叫對于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會吼叫,這種做法對于孩子來說,肯定是不正確的,在這個時候,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一時沖動,就讓孩子變成了我們眼里所謂的“熊孩子”,家長也應該要“善良”,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失控,傷害到了孩子,或者破壞了孩子心中的安全感,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情緒也一定要穩定,家長也要給孩子解釋,不要讓孩子變成了“熊孩子”。
2、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而沖孩子發火,有些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可能會對孩子動手打孩子。雖然這種情況下,但是家長在動手打孩子時,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可能在當時起到了壓不住的效果,下次可能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父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說“冷靜點”,孩子會更加信任父母,也會反思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父母的情緒失控。
3、讓孩子承擔自然后果
對于已經養成了賴床習慣的孩子,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后果,比如說孩子賴床,那么父母就可以讓孩子自己來承擔這個后果,例如孩子賴床,那么父母可以取消孩子當天晚上去公園的時間,讓孩子在自己定鬧鐘的時間去完成洗漱,而不用到睡覺的時間去補眠。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在賴床的時候,會默認父母不在身邊,所以父母不要總是大聲訓斥孩子,而是要堅定的執行。如果孩子晚上不能及時去睡覺,那么父母就可以第二天把孩子叫起來,幫孩子慢慢的改掉賴床的習慣,在孩子形成習慣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積極的引導,鼓勵他們。
如果孩子是因為早上起不來,那么就要有一定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孩子養成習慣之前,父母必須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緩沖時間”,慢慢的減少孩子賴床的時間,讓孩子漸漸的喜歡上自己起床的生活,慢慢的養成早起的習慣,這樣當孩子上學后就能很快的適應學校的生活節奏,然后就不會再賴床了。
當然如果孩子賴床了,那么就一定要找到原因,可以和孩子進行一個單獨的談話,和孩子分析利弊,進行有效的溝通,也可以制定一份作息時間表,幫助孩子逐步的改掉早上賴床的毛病,當然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賴床不愿意的話,也一定要找到原因,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養成早起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