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焦慮狂躁要不要阻止?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孩子趕走焦慮呢?
孩子出現焦慮狂躁要不要制止?
昨晚,家住河南鄭州的王女士,突然遇到一種無法忍受的感覺,她一晚上,只做了13個噩夢。孩子醒來時,總是莫名其妙的哭泣,不愿洗臉,一見熟人就發抖,非常緊張,手腳都冰冷,莫名的發冷。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王女士和老公意識到這個問題后,告訴了孩子的爸爸。他們立刻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有輕微焦慮,心理上已經有輕微的焦慮,我們當時也沒放在心上。孩子一共得了多少分?
后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是孩子第二天去學校的時候,被老師批評了。
原來,老師今天批評了他,讓他當全班最好的學生,批評他學習不好,上課講話,讓他受不了,而且有時候,還沒放學,他就和另外一個同學打架。
這個孩子非常害怕老師,因為他害怕老師會說他是壞孩子,會責罵他。
所以,他一直覺得老師會說他是壞孩子,從而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有這種害怕犯錯的心理,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他能經常性地被批評,被鼓勵,被肯定,被認可,他就會慢慢變得越來越好,這樣的一個良性循環,他的自我認同感也會慢慢提高。
自我認同感的提升,除了原生自卑感的提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和周圍人的關系,和自我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關系特別疏離的話,無論他是老板、經理還是員工,他的自我認同感都會降低。
比如,一個人對孩子比較嚴厲,經常會批評,甚至會打罵孩子,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孩子肯定會被否定。
于是,他們開始對孩子嚴加管教,孩子的每次犯錯誤,都會批評,孩子會被各種各樣的批評摧殘,內心就會慢慢的對學習喪失了自信心。
他會覺得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錯,做錯了什么事情,這些錯誤都會被父母批評,孩子內心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績,但是父母不允許他這樣做,那他就會更加的叛逆。
當孩子因為成績不理想而受到父母的斥責,他就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來進行反抗。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主要社交重心就會從家庭轉移到學校課堂,這個時候,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
所以,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多,脫離了學校的束縛,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也許在父母看來,這些都是小朋友經常玩的游戲,孩子根本不需要遵守,因為孩子根本沒有得到尊重。
但是在游戲中,他們能夠收獲到的是現實中得不到的。
這就使得孩子在游戲中去尋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第三個叛逆期:青春期的叛逆
青春期的叛逆,其實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不僅是對自身成長有重大影響,對于他人的評價也會變得非常在意,只是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認同。
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更愿意做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各種新鮮的事物,而不是用父母的權威去強制要求他們。
這個時候,父母不妨放低姿態,學著和孩子做朋友,平等的和孩子交流。
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氣去和孩子說話,命令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不僅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而且還能夠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2.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陪伴,父母陪伴的程度也是孩子的童年之中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很多父母陪伴孩子的時候并不認真,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去和孩子溝通,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所以在溝通的時候父母應該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更要試著去了解孩子,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下一步。
3.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陪伴
很多父母會將自己工作的時間放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所以他們總是會在孩子們發脾氣的時候才會選擇陪著孩子一起去面對。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在事情的發生之后,想要去做什么事情,父母都會全心全意的陪著孩子一起去做,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于自己的愛。
4.帶孩子去做一些好玩的事情
孩子在小的時候也是非常的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因此當他們在家中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在孩子的身邊做一些他們想做的事情,然后帶孩子去做一些他們想做的事情。
5.帶孩子去體驗一些他們想要做的事情
當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就會對一些事情產生興趣,然后就會對一些事物進行嘗試,并且在體驗的過程中也會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但是家長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多鼓勵孩子去嘗試一些新鮮事物,這樣孩子們會有一個更加積極的思維方式。
孩子到了叛逆期,父母應該怎么應對?
1. 多和孩子溝通
叛逆期的孩子都有著獨特的想法,他們渴望長大,希望自己可以變得獨立,所以他們會通過一些過激的行為,表達自己想要變得獨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