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得了焦慮癥能要孩子嗎?
我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個帖子,在朋友圈里轉發分享了孩子的媽媽得了焦慮癥,自己卻無法認同。
作為一名母親, 想要孩子將來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我作為一個母親是開心還是崩潰,不還是想對自己說呢,我不能感覺到茫然無助,因為她們焦慮得不行。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點,我真正的想要孩子是個優秀的人,這一點不用講太多,每個家長都清楚。如果一個母親在家里的時候,也許會對自己的孩子說:“我非常的愛你,非常的關心你。”或者說“我真的非常的愛你,你看起來真是一點都不像我。”
真正的愛,應該是能看到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優點,給孩子足夠的愛,相信孩子不會完全不優秀。
真正的愛,應該是能和孩子一起,通過共情,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給予孩子一些積極的反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媽媽永遠是自己的依靠,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朋友。當然這種感受和需求都應該被滿足。
通過共情,我們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對自己的認同感,會更加努力學習,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我們家長應該怎么做?
1.父母的愛里,應該是無條件的信任和尊重。
父母對孩子的愛里,應該是信任,有條件的愛。
這種愛里,既包括“愛”,也包括“尊重”,而不是“放任”和“包辦”。我們要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無論是以關懷的心態,還是以尊重的態度,如果我們覺得這種愛應該是無條件的,孩子必然會變得積極主動,會主動做事。
當孩子能夠在參與其中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么孩子就會真正的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
而“放手”,在一個成熟的父母的手里,是必經的過程。
教育的兩個底線,是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11: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