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叫家長怎么辦?
昨天老師在微信上給我打來電話,說孩子不聽話被叫家長,讓我去接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當時沒放在心上,心想只要孩子乖巧懂事,問題就解決了。
可是我怎么也沒想到,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了。
后來我就發現,孩子身上總是發生一些“問題”,而且往往有一些是成人不愿意看到的。
● 身體發育
三歲以前的孩子,身體各項機能都還不健全,且有一部分孩子,他們的身體總是在不斷的發育和成長,他們的身體也是在不斷的成熟。
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的身體在成熟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育,在他們大腦發育成熟之后,這個發育的過程,也是非常的緩慢的。
而且,這個發育的過程當中,孩子身體是處于一種“半成熟”狀態,
你的身體是一個“半成熟”的狀態,他也就是說他的大腦也是一個“半成熟”的狀態。
這個時候,他是對父母,對老師,對社會等的都會是一個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所以他不會一下子很成熟,所以我們家長要給他一個成長的過程,他才會慢慢地,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逐漸地,覺得自己的大腦,一個成熟的過程。
那我們家長就要去跟孩子去溝通,去了解孩子,去跟孩子去溝通,去了解他,去了解他,去肯定他。
所以,我們家長要了解孩子,然后我們家長就要跟孩子去溝通,
我記得有一次,孩子說,我媽媽,我不想活了。我當時很害怕,我想到是不是因為我對我媽媽不好,我媽媽一直是對的。但是她當時反問我,為什么你就不能像你媽媽這樣,就不能像她一樣呢?我的答案是,我和她媽媽都很好,但是她從來不曾是一個好媽媽,我和她媽媽總是有隔著一層意思,我和她總是不說話,所以我才會問她,你們媽媽不愛你了嗎?
她說,她愛我,但是她不在身邊,因為她走不進她的世界。我理解她,但是她不在身邊。
我不知道她內心究竟在想什么,我只是對于她現在的情況感到擔憂。
我沒有辦法理解她,她為什么那么多愛別人,那么多愛自己?
在這段文字中,我沒有說教,我只是講述了自己在自己的咨詢生涯中,以及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才逐漸走出自己的想法,把真實的自己展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開始積極地探索和學習愛自己,也是因為愛我的人的存在,才讓我從今天開始變得越來越好。
后來我也就把這種體會慢慢的滲透到自己的內心,很多的創傷在這次痛苦的經歷里,已經慢慢的釋放出來了。
有些事情也許不是超出能力范圍,當我再次覺察到這一點,我就會在這件事情上堅持努力。
當我明白了愛自己的重要性,當我找到了愛自己的方式方法,我就不再把痛苦自動化般的儲存在心里,我也重新拾起了對愛的認知。
“愛自己就是要關注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在意的朋友、身邊人。”
看到這句話,我覺得自己有點虛,有點慌亂,也有點難過,同時也為過去所經歷的痛哭失控,還有一點愧疚。
每次看到這句話,我的心就跟刀絞一樣,瞬間感覺,就是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灰色、毫無生氣的灰色的世界。
我想起有一個媽媽的一句話:“這個世界在我看來是一個黑色的世界,但其實它正相反,每個人都在高興地活著。”
“沒有人因低血糖低頭就忘記了一切,包括我自己。”
“不要因為我的辛苦,就剝奪了我成長的機會。”
我知道,這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痛苦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我想這個孩子,他一定想要明白了,這個孩子的痛苦,其實并不是“學習”,而是“我是誰”、“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是我人生的成長過程。
他已經成為一個成年人了,然后就開始有力量了,也就是通過一些自傷的方式,來獲得一些自救的機會。
我們要教會孩子,在遭遇困難的時候,保持一個韌性:一是不向外透露,不求助,不靠他人來解決問題;二是要勇敢面對,不求助,不求助。
而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從內而外反感外,和父母拉開距離,分化出一個邊界,從外反鎖到內反鎖的關鍵。
作為父母,我們還得先了解孩子的性格,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度過難關。
面對孩子的性格問題,家長應該怎么做?
1、父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焦慮情緒
父母一旦有了自己的焦慮情緒,就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影響,自己的焦慮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也會像父母的情緒一樣,同樣具有自身的焦慮情緒。因此,父母要接納并理解孩子的焦慮情緒,不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染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