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爸爸關黑屋,會產生哪些壞處?
一、會養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習慣
很多時候,大人越是用這種方式跟孩子溝通,孩子越是對此毫無理由地“不聽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則視頻,視頻中的爸爸名叫方亮,如今正在上班,準備去上班。但是方亮下班回家后卻發現兒子坐在沙發上玩著手機,于是就趁兒子不備,來“教育”兒子。
這位爸爸當場大發雷霆,一拳打在了兒子的背上,這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失誤,而是爸爸沒有陪伴孩子完成作業。
隨后方亮回家后,孩子一直悶悶不樂,吃完飯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連晚飯的時候都不愿意出來,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而且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里,孩子的成績下降了很多,他總是心情低落,有時甚至還動不動就大哭大鬧,但是不讓他發脾氣。
后來方亮想,兒子要是心情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這種方式確實能讓孩子暫時忘掉眼前的煩惱,情緒好了,也就不會那么排斥了。
而方亮和兒子相處的時間最長,父子倆也是如此。方亮坦言,兒子的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不需要兒子操心。
兒子生病后,方亮也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對此他特別在意,甚至在考試前一天都會和兒子聊天。
因為他知道兒子并不想遠離自己,媽媽一直都在的,兒子要獨立的生活,母親不得已讓兒子自己去安排。
高考近一個月,兒子決定不參加。方亮和丈夫商量后,決定讓兒子復讀。
方亮很高興,但還是同意了兒子的想法。
為了讓兒子能走出家門,方亮又給兒子安排了一個補習班,兩人一同來到學校補習,但幾乎只有周日晚上和周日晚上才放假,“周六晚上他們有可能會在學校自習,所以沒有時間玩手機。”
對方的父親朱先生表示,父子倆平時基本沒有時間交流,所以溝通極為困難。
對方家長供圖侵刪
在法庭上,方亮也表示自己和方亮的家境不錯,對方父母的行為也并不茍同。
方亮曾直言不諱言,自己并沒有討要“秘訣”,但同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方亮表示,自己的孫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學生生涯發展得非常順利,“那時候每個學期結束后都會再一次見到,大部分學生都會約談及自己的學校。”
“為什么不歡迎,還有家長‘鞠躬盡瘁’地請教,他們卻不肯教孩子?”方亮說。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的增長速度加快,傳統觀念、體制內卷幅越來越嚴重,50年前,國內基礎教育體系基本上都面臨“雙減”。在義務教育階段,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負的具體情況,將小學階段的所有作業量逐漸減少、小學階段的作業量逐漸減少,但是,還是存在哪怕一節課只寫了一道題,最多的問題就是“這道題明明是xx,怎么就你不會?”這一類型的家長不在少數。
近日,上海一名17歲的少年因為無法完成作業,被媽媽沒收,一怒之下,離家出走。盡管被多方力量圍追堵截,依然無法阻止這位少年的欲求。這位媽媽說,為了不讓孩子玩手機,家里只有奶奶不給孩子玩手機。
這位母親的理由是:手機、iPad已經變成了哄孩子的利器。
針對這位母親的做法,我認為:利用“沙漏”手段,幫助孩子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如果你想讓孩子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那么,你自己首先要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其次,在孩子面前,盡量減少玩手機的機會。
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問你:“媽媽,你能不能陪我玩一會兒?”
你是不是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可以呀!”
其實這種回答就是盲目的,可笑,可笑并不是。
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沉迷于手機,無非就是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陪伴。
正如文章開頭的那位爸爸,在發現兒子沉迷于玩手機游戲時,沒有粗暴的對待,而是耐心的詢問原因:
爸爸下班回來知道了正在玩游戲,于是便走過去,把手機給兒子,并且告訴他:“你只要想玩游戲,爸爸就給你充錢。”
孩子聽到爸爸這話后,瞬間眼睛一亮,手機游戲就沒有離身任何一個頭。
當然也沒去想這究竟是不是真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沉迷于游戲的孩子,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會因為沉迷于游戲而難以自拔。
2
人都是有惰性的
孩子的自制力比較薄弱,所以不能夠像成年人一樣,有自己的生活,總是習慣以自己的方式和別人去溝通。
如果沒有別人的勸導,他就會一直沉迷在游戲當中,有時候甚至玩通宵達旦,而且經常出現精神恍惚的狀況,比如:迷戀手機游戲、不愿意跟親朋好友交流,什么事都不想做,整天只想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