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時,家長或是不省心,是多少父母的一大難題。
孩子說“不要”,家長習慣地把“不要”視作“不聽話”,這樣的反應孩子會感到不知所措,會感到委屈、生氣,最后,這種惱人的反應也會傷害親子關系。
記得那個乖巧的孩子對我說:
“媽媽,我再也不胡攪蠻纏了,我不需要你管我了?!?/p>
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很乖巧,常常對你說“媽媽,請你多管管我。”
那么你有沒有發現,他總是習慣了對你說“不”,好像是在對你“說”。
為什么?
孩子對自己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跟你的養育方法不能滿足他,他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挾”你,比如,你用手機來陪陪我,你可曾對我說“媽媽,再陪我10分鐘?!?/p>
可你卻回了一句“你自己去玩吧?!?/p>
然后,他就爬上你的大腿和你,往沙發背后爬,你一看孩子蜷縮在沙發的背后,連忙拍照,把他拉了回來。
你覺得這樣的方式太簡單粗暴了,可他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又何嘗不是另尋軟肋呢?
你以為孩子就是被手機抓住了癮
可實際上,孩子是從我們的行為中模仿而來的
。
當我們下班回到家,家里的燈還沒有亮,你如果要求孩子早點回家,孩子會怎么想呢?
我想問你的是:你是想孩子快回家,還是想孩子快回家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會選擇2-4歲的孩子,和他們進行角色扮演
的游戲,或者是其他方式,來進行游戲的。
(二)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
,也能夠分辨出“你”和“我”。
這樣簡單的對話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增強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有效的激發孩子的交往能力
。
我們可以從孩子喜歡的玩具、繪本、動畫片里,來向孩子傳遞關于交往的知識,比如如何在語言表達和人際關系上建立友誼。
在此過程中,孩子會得到非常大的鍛煉。
當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時,他能夠在沒有新的環境下適應新的人際關系。
而如果你把孩子交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他不知道如何去交朋友,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人相處,那么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幫助孩子調整好社交能力。
孩子如果能夠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從別人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會更加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
也會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學會更加友好相處。
畢竟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相通的,如果父母總是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孩子,總是否定孩子的感受,那這個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會顯現出來。
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也會更加自信的面對這個世界。
當孩子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時,家長要多給予鼓勵和支持,讓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多去嘗試。
很多時候,孩子對事情本身并沒有很明確的判斷能力,家長可以從旁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一個家庭氛圍,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而爸爸媽媽對于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一個家庭中,如果有一個愛學習的爸爸媽媽,那么孩子就會更加的熱愛學習,如果一個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那么孩子也會厭惡學習。
因此,在孩子不愛學習的這個普遍的、不好的事情上,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將事情從“壞事”變成好事。
四、孩子總愛偷懶不想學習的原因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在學習上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孩子認為學習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讓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將來才能活的更好,但是有些孩子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在他們的想法是非常簡單的,就算勉強自己,每天也就是勞碌碌碌碌碌碌碌碌碌碌碌無半點空余時間,也絲毫沒有看見將來自己的希望所在。
而這種想法和現實往往是我們大人囚犯的夢魘,所以我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可是這并沒有什么用處,就算家長用盡了各種方法,可是孩子依然就是不愛學習,所以很多家長就認為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最后才導致了孩子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只要找到了根源,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改變和領悟到底下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家長和老師們都是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的。
學生厭學,家長的正確做法
學生厭學,一般都是成績不好的學生,家長們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的擔心,但是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在處理學生厭學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將問題的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面,因為一旦學生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那么就意味著他們就沒有辦法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也就會減少學習的時間。因此,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問題所在,然后就可以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去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