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叛逆期女孩看的書
01
最近朋友來我家做客,來給我分享一個女孩子的故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個女孩叫小M,是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在我印象里她從小到大總是成績優秀、懂事,很少惹父母生氣。
但是自從進入青春期后,她卻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僅越來越愛打扮,還經常逃課,徹夜不歸,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到了初一下學期,竟然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離家出走了。
當我們都覺得青春期的孩子該逆襲時,沒想到他們的未來才剛剛開始。
因為不了解這個原因,我把女兒的電話打了過來。
“女兒的成績一直不錯,最近一段時間,忽然出現了厭學的情況,也不愛和我們說話了。”
女兒向來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這一點也不像她能做出來的事。
我疑惑地問:“為什么突然有這樣的變化呢?”
女兒從沙發上靠著頭,不耐煩地說:“我覺得煩死了,我想自己靜靜待著。”
看著她渴求而又傷心的樣子,我打了個寒戰,暗中盯著她。
結果,一直到五點半,女兒終于起床了。
這時,我心里還在責怪她:“為什么你沒起床就想著玩手機,不想學習呢?”
她看了我一眼,點了點頭。
我繼續說:“是因為你自己心情不好,所以才把手機砸到地上,這種方式讓你感到痛苦。”
接著,我拉著她的手來到客廳,大聲哭了起來。
原來,我的吼叫讓女兒把手機砸了,這個方法對我女兒來說,非常有效。
在她的意識里,手機是她的全部,只要自己想玩手機,就一定要砸到手。
因為知道自己摔倒了,所以才會哭。
所以,我就及時阻止了她。
從那以后,女兒再也沒有沉迷手機了。
她照著做了,現在看起來,女兒還是很懂事的。
網友評論:
“這還真不錯,這孩子的教育很有方法。”
“這個方法很好用。”
“如果你以后經常這樣做,那么孩子的情緒就會平和,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歇斯底里地跟你發脾氣。”
“可以接受,就是要反思,要做到共情,不然,就不會這么大發雷霆。”
和孩子共情也是有方法的,但是我們的原則還沒有制定,那些具體的方法有沒有更好的?
如果有的,那就需要我們自己來制定。
如果沒有,那就需要我們父母來做。
說了這么多,其實還是想跟各位家長說,孩子都是很聰明的,并不是非要強迫孩子順從我們。
因為,我們有一個原則:
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取決于我們對孩子的態度。
如果我們對孩子有期待,對孩子有期待,那么我們就需要把孩子當作一個人來對待。
把孩子當作一個人來對待,孩子有一個小小的模仿。
所以,請不要覺得孩子一定要怎樣怎樣,父母就怎樣。
其實我們在孩子面前,就會發現自己的父母有時候會“吝嗇”自己的話,孩子也會受不了。
而孩子有時候就會說:“你說的對,我跟你說了我就要做,你給我買了。”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面前說:“你要懂事,你要懂事,我都是為了你好,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那么孩子一定會在這些東西上留下“種子”,慢慢的,等到孩子真的長大了,也會對父母的行為產生質疑。
最后,毀掉一個人很容易,毀掉一個人很容易,就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
為什么會毀掉一個人?
毀掉一個人很容易,看這四個字,看他一生。
毀掉一個孩子,就看這四個字。
所以,今天我要來跟大家探討一下孩子沉迷手機的這件事,以及手機成癮的危害。
到底有沒有危害?
首先,沉迷手機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大家都知道,手機是非常容易上手的東西,人們會被手機上面的文字所吸引。
小孩子沉迷手機,也是處于模仿狀態,看到一些圖片或者視頻,孩子會去模仿。
然后,通過手機里的人物或者文字來探索世界。
甚至于現實中的一些小游戲,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
比如很多孩子就是很喜歡玩手機,然后,變成了沉迷手機的人。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阻止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可能第一個方法就出現了,就很容易出現“禁果效應”。
之前我們看過一篇文章《被禁果效應,越不讓孩子玩手機,孩子越好奇》,其中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心理學家說,他的一個孩子,幾乎每天都會和他要好的朋友出去玩。
有一次,朋友帶著他的兒子樂樂出去玩,因為時間太晚了,所以他們決定帶孩子去睡覺。
但是,當孩子發現朋友家的孩子睡覺時還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想要睡覺了,這時候樂樂就開始給孩子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