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不聽話怎么教育
家長或老師總是用最簡短、最粗暴的方式,來“鎮壓”。有的家長認為這種方式能夠鎮壓住孩子,有的家長認為這種方式能夠讓孩子聽話。事實上,這兩種方法,都不對。
對于孩子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然該打!可是該打的時候,要打就不能打,這種違背孩子成長規律的方式,確實會讓孩子安全感缺失。
那么在不利于孩子成長的路上,該如何打才能讓孩子安全感得到提升呢?
●建議父母以溫柔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心理學上,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0-1歲的孩子處于需求的敏感期,需求的滿足更多是需要被父母的認可,有時候,他需要在父母面前表現得小心翼翼。
3-1歲,孩子的需求就已經從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中慢慢建立起來,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又被父母進行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比如父母過度強調“謙讓”和“謙讓”,忽視孩子的需求,忽略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意識就被抹殺了。
正確的做法是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讓孩子知道你在尊重他,但是有些事必須要說出來,比如孩子想要汽車,不肯跟別人一起分享,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喜歡汽車,我們去看場景,好不好?”
讓孩子有一個討論的過程,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學會說“不”,還能教會孩子很多事情。
2、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
如果孩子開始說“不”,家長要做的不是妥協,而是冷靜下來,溫和地說:“你愿意跟媽媽說你的想法嗎?”或者說:“媽媽也很想讓你參與進來,但是我們一起坐下來想想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可以解決。”這樣,父母就會了解孩子的感受,從而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3、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當孩子開始說“不”的時候,其實是他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此時,父母不要急著去呵斥孩子,而是引導他,讓他自己去體會到底怎么說才是對的。
那么,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規則,比如:“每周可以玩三次游戲?在什么時候玩?”“一次玩多久?”“玩的話多的話,可能要去購買游戲裝備了”,或者“大家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來咨詢一下我們,咱們可以一起商量,選一個你們都愿意接受的,你也可以一起去選一個,這樣的話,游戲的吸引力就會大大提升了”。
4、多聽孩子的心聲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想要玩手機,是因為他們可以通過玩手機游戲來獲得內心的平靜。
所以,我們要試著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不要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說:“你怎么又在玩手機”或者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就知道玩手機”。
我建議你一定要改為:“寶貝,媽媽允許你看完這一集動畫片,然后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很多時候,孩子并不能做到自覺,所以他們會選擇在電視上“看電視”。
你可以在電視里找一些關于故事的視頻,或者你可以在手機上下載一些關于教育的軟件,這樣就可以在無形中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你的手機上面。
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個人的行為,不管是小的行為還是大的行為,都會受影響。而作為父母,我們要首先判斷這個孩子是不是已經養成了沉迷手機的習慣。
如果有,請一定要早一點讓孩子去使用手機。
2.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在生活中,讓孩子認識到手機的價值,對于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變得更加優秀,對孩子今后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3.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現在很多手機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為孩子設計,讓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瞬間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就能夠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引導孩子,在手機使用上面,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一味的制止孩子,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當孩子學會合理使用手機之后,我們就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制定一個玩手機的時間表,做好約定,并嚴格執行。
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呢?
1.以身作則,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說到最后,我覺得手機的吸引力,也并不是洪水猛獸,只要合理使用,當然也是可以被利用的。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記得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在家里看電視,媽媽想讓他去房間看看書,這個孩子在客廳看了兩集動畫片,媽媽又去廚房做飯了,這個時候小男孩跑到客廳看電視,媽媽就過去把電視拿走了。
而爸爸呢,在客廳里看電視,孩子就在房間里找東西,而且在看得津津有味,這個時候爸爸已經說了一句話:”把電視關了,去做作業!”
結果,兒子跟爸爸大吵大鬧了起來,甚至說:”你就知道讓我去做作業,我才愿意每天被你管”!
還有一位爸爸說:”孩子爸爸從來不愿意因為孩子去做家務,是因為覺得自己還沒有成為一個男人,沒有能力去影響孩子,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怪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