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家里的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小孩子試圖跳樓自殺,用小刀在自己的手腕上劃下一個十分猙獰的手印,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的哀傷,大家紛紛問及原因。
原來,這個孩子的父親是單親家庭,他從小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愛,祖輩對他期望很高,從小就是“虎媽”“虎爸”,這導致他不能開口說話,說話也說不清楚,慢慢地就形成了內向,沉默的性格。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圖片來源網絡
上面這個孩子只是怕姥姥會責備,怕她受到懲罰。這說明孩子的情緒比較壓抑,有可能是因為長期生活在一個家,與父母沒有什么溝通,只有跟父母作為朋友。這樣的話,只是讓孩子感覺到他的父母仍然是愛他的,并不是真正的真愛,再加上這種情況,孩子內心的悲傷就會更加強烈。所以孩子總是感覺到,他不能理解那種感覺,總是在壓抑自己,這樣孩子內心就會更加孤獨。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在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前提下,多交流,交流,讓孩子有一個抒發情緒的出口。當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時候,他的內心是強大的,內心是強大的。當他的內心能量足夠強大的時候,內心的問題會好轉的。
但這個過程是家長的心病還要家長的心病還要家長自己去面對,所以我們只有關心自己,只有自己去面對孩子。只有家長不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控制孩子的思想,不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只有我們用愛去包容他們,他們才會向我們敞開心扉,只有我們不斷的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只有這樣的話,才能讓孩子的內心擁有更強大的力量。
1.平等對待孩子
作為父母應該更加的看重孩子的心靈,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你看看我都是為了你好。”“你這樣做以后怎么能有出息?”等等,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很丟人,他覺得父母的訓斥是不愛他的,也會讓他陷入自己犯下的錯。
家長的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尊嚴,沒有被愛,從而導致他們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甚至變得越來越自閉。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一種與他人分享的意識,也就是說,不要總是批評孩子,要給孩子足夠的話語權,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當孩子處于叛逆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多給孩子發言權,少訓斥孩子。
第三,盡量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當孩子處于叛逆期的時候,家長要學會放手,但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加的自信,更加的開朗,也可以幫助孩子更加的自我約束。
家長要做孩子的引路人,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更加的成長。當家長遇見自己的孩子出現叛逆的時候,也不要變得焦躁不安,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擁有更加積極的心態。
什么樣的家庭才是真正的“虎媽虎爸”
正所謂“虎媽貓爸”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時候過于嚴厲,孩子總是感覺到一些不適。而對于家長來說,這種情況也更應該引起注意了。那么,為什么說家長的教育行為對孩子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呢?
1.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行為,沒有給孩子相應的幫助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時候就會把教育孩子的任務重于自己,忽視了孩子的感受,當家長想要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會自然的反駁,引起家長的不滿。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過于強勢,并沒有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2.家長的教育態度過于嚴苛
這類家長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壓力,孩子們會認為家長的教育態度太過嚴厲,總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自己,但是自己卻在內心默默承受著自己的不滿,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會變得叛逆,不敢頂撞父母,因為在他們的想法之中有著自己的主張,如果做事的時候,家長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是直接采用一種命令式的教育方式,這也會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所以說家長們應該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家長也應該尊重自己的想法,
3.家長的教育方法過于嚴格
這類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較為嚴厲的,而這也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一種畏懼感,因為他們不想在家長的面前表現自己,從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想著將自己的想法全部壓在孩子的身上,
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變得異常的叛逆,所以說家長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也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而不是通過一些強勢的手段去控制孩子。